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青少年每日睡眠時間不應少於8小時,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卻發現,40%香港青年每日睡眠時間少於建議水平,他們有較高機會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建議學校將上課時間延遲15分鐘,令學童身體自覺得到較優質及充足的睡眠,並相應改善情緒和行為。
睡眠時數影響頸動脈厚度
頸動脈最內層及中層的厚度(CIMT )是預測成年人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指標,CIMT 愈厚即是血管變窄,會更易閉塞,而CIMT 每多一毫米,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便較一般人增加約1.5倍。中大醫學院於2012年至2015年間招募142名沒有超重及罹患睡眠窒息症記錄的10歲至17歲青少年進行研究,記錄他們的睡眠時數及量度他們的CIMT。
研究發現,近40%接受訪研者每日睡眠時數少於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建議的最少8小時,而青少年的睡眠時間愈短,他們的CIMT亦愈厚,每天睡7小時至8小時者的CIMT為0.47毫米,每天睡多於10小時者更只得0.44毫米,但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則達0.49毫米,而每日只睡3.5小時的青少年,CIMT 更加厚達0.54毫米。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李民瞻昨日指出,研究結果反映青少年睡眠不足會有較高機會患上心臟病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睡眠時數只有7小時或以下的青少年與本身有較高風險出現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兒童,他們的CIMT均是大約0.494毫米,反映睡眠時數只有7小時或以下的青少年與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兒童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若。」
中大倡學校延遲上課15分鐘
睡眠不足的問題在世界各地都愈來愈普遍,學校上課時間、使用電子媒體和做功課等日間活動都是會影響青少年睡眠習慣的因素。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晶晶提出,學校可延後上課時間,「一些簡單措施如延遲學校開始上課的時間以增加睡眠時數,可能是減低青少年於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方法之一。」 她指出即使只是延遲上課15分鐘,學童身體亦能自覺得到較優質及充足的睡眠,相應改善情緒和行為。
陳晶晶又建議青少年要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例如訂下固定作息時間,並限制睡前使用電子儀器。她並提醒青少年不應該在疲勞時進食高熱量食物來補充能量,因若未有同時做足夠運動,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