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上文寫了一篇「問問你是誰」,關於本人手機被黑客入侵事件,收到朋友查詢,如何善後?有感舊機「毒癮難除」,惟有換新機「重新做人」,醒醒定定在手機上安裝雙重驗證密碼,做足安全措施。
網絡功能日新月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做安全措施也不容易,年輕人或可追得上網絡知識,上年紀的長者,恐怕聽也聽不明白。在我的朋友圈中,同樣有位醒目男的父親也是手機「中毒」,醒目男即晚給父親手機清毒,重設程式,安裝雙重驗證密碼,搞了兩個小時;好不容易才搞妥老父的手機,輪到妻子嘩叫,原來外父手機又「中毒」,正在外家的群組發放不明來歷的短片。
說來好笑,朋友外父是80歲老人,對智能手機可謂零知識,手機於他只有簡單通訊作用,老人家完全不懂操作發放短片,很明顯是受黑客入侵。朋友救機如救火,救完老父又救外父,馬上電告外父手機中毒了,外父大人聽不明白:「中什麼毒呀?」朋友只好叫外父不要按短片那條link(連結),外父還是聽不明白:「哪條link呀?」朋友沒好氣告知,藍色是上網連結;外父又問「怎樣連結呀?」此刻,再說下去也於事無補,只好叫停:「請遠離手機」,朋友馬上前往外父家救機。傳統觀念是「養兒防老」,如今兒女生活也不容易,養兒也未必可防老,退而求其次,「養兒防黑客」還是可以的,至少在智能世界,有兒有女總算有個指路人。
年輕一代在智能知識方面比上一代優勝,但在感情世界方面,卻不一定優勝。剛有新聞報道,高職事業女性身墮網絡情緣詐騙,有人向「哈里王子」獻金,也有人向「網絡情人」匯出巨款,銀行職員提醒無效,出動商業罪案調查課警員,冒着被投訴風險阻止該女子匯出款項。為何既年輕又聰明的事業女性卻容易上當?看來,不同年齡群體中都有盲點或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