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書聲蘭語】回台灣喝喜酒有感

2018-08-16
■筆者回台身穿母親的旗袍參加侄女的婚禮。 作者提供■筆者回台身穿母親的旗袍參加侄女的婚禮。 作者提供

廖書蘭

今年七月香港幸有幾個小颱風擦身而過,沒有帶來破壞卻帶來充沛雨水,不僅解決早前香港水荒之憂,也紓緩香港七月的暑熱。

七月下旬正是香港書展開鑼,可說是一項大型的文化盛宴,每年大約有一百萬人次入場,以香港有七百多萬人口的比例來說,每七個人就有一個去書展。今年適逢其會,我剛出版了一本新書《被忽略的主角--新界鄉議局發展及其中華民族文化承傳》,在書展期間有一個專題講座,引起傳媒普遍報道,照道理我應留在香港書展,但我選擇了親情!因為我的侄女結婚了,我選擇回台灣喝喜酒。是的,人生就是有很多很多的選擇題擺在你面前,你把選擇題串連起來,就是你的一生。

憶起先父生長在民初的年代,先祖父是清朝最後一代的武舉人,先父自幼習得一身好功夫,什麽壁虎央B鐵砂掌、草上飛......我們兄弟姐妹自幼就知道該怎麽練成,但我們沒有一個人對武術有興趣!還記得,父親走快步時,我們根本看不見他的腳。他把他的中國功夫貢獻給國家,他選擇了國家,所以他抗日,在無數槍林彈雨中飛簷走壁。他從江南到上海到廣州到香港,最後他選擇了到台灣。先母是江南書香門第的千金大小姐,她本來要到北京大學讀書,但選擇了愛情,19歲就跟着先父浪跡天涯海角。

我的大弟(人稱大少爺),家裡傭人都是這樣稱呼我們的,大姐是大小姐,二姐是二小姐......大少爺從小就愛看歷史書,愛跟我們講大道理。他在中醫術數方面很具天分,他本可以做歷史科老師、中醫師或者天文術數師傅,但他選擇當公務員。後來我得知,我的老家(祖籍地)盛產的就是文人、中醫師、術數師傅。所以說,樹有根水有源,我們無法擺脫遺傳因子。

想起先母常說,地球上的人口怎麽可能不會愈來愈多呢?她與先父當初只是兩個人帶着兩個姐姐到台灣的,現在我總共有九位兄弟姐妹十多名侄與甥。

台灣俗語︰「要娶這個女孩子就要到她家去看看她媽媽!」她的媽媽是怎麽樣的人,這個女孩始終有一天會像她的母親一樣。侄女的媽媽(我的弟媳)在家相夫教子侍奉婆婆三十年,任勞任怨,相信侄女也是一個好媳婦。閩南語說夫妻是「牽手」,形容得非常好,牽着手走着走着就是一輩子了。

每一個人面前都有無數的選擇題,每一個選擇都影響一生。這份人生考試卷沒有滿分,也沒有零分,有的是七彩斑斕的內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