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夢的屋脊

2018-08-16

伍呆呆

七月是青藏高原的雨季,我們這一趟臨時決定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並沒有顧及到這點。或者說,其實我更想去感受一下高原上的風風雨雨。除了風雨,我和女兒共同的最大心願是到世界的最高處去看星星。

從拉薩到位於日喀則的珠峰路途遙遠,我們選擇了在旅遊公司拼租一輛七座商務車前往,如此,便結識了我們的拼車夥伴:來自武漢的語文老師巧明妹妹一家四口。路上一交流,只覺得緣分是如此地奇妙,巧明的故鄉在內蒙古大草原,那是我去過以後就時常思念的我的精神的故鄉。從草原到高原,我們就這樣與來自故鄉的人不期而遇。

車子一路開往後藏,沿途風景美不勝收,開車的司機兼導遊孫師傅是一匹識途老馬,駕車沉穩,言語不多,介紹起景點來簡練利落。途中若有美景,便選擇安全的地方把車停下,讓我們下車拍上幾張遊客照,再繼續前行。路上時雨時晴,變幻不定的風雲和藏區一樣神秘莫測,然而驟雨之後滿眼的藍天白雲、山巒如洗卻是在高原之下無法見到的。

途經羊卓雍措,美麗的聖湖使得一車大小忘記了高原反應,都雀躍着撲向湖邊。身處近五千米高的海拔,卻似走進夢幻的仙境一般。湖邊清風陣陣,水波瀲灩,陽光投射到湛藍的湖水裡,在湖面上反射出一道金色的光芒,令人恍恍惚惚地,彷彿能從那道金光裡讀到自己的前世今生。沿着羊卓雍措向前,便到了卡若拉冰川。近在眼前卻又觸不可及的冰雪晶瑩剔透,冷冷地散發着一股魔幻的氣息。只可惜,千年不化的冰川在愈來愈嚴重的溫室效應之下已經化去不少,早已不復曾經的壯觀,僅剩一些白色的冰帽覆蓋在黝黑而荒涼的山體上,有幾道順着溝壑流下來,似冰川與大山疼痛的眼淚。所幸冰川之下還有一簇簇盛開的野花,三五成群,在寒冷而稀薄的空氣中,匍匐於這片聖潔的土地上,虔誠地,以美麗和智慧展示着它們頑強的生命力。

珠峰以小雪粒和愈下愈大的冷雨迎接了我們,直到我們抵達珠峰大本營,雨也一點沒有停歇的意思。雨霧籠罩中,連近處的山峰都看不清。只好進了孫師傅早就定好的帳篷安頓下來,藏民老闆生起牛糞火,煮好酥油茶熱情地招待了我們。彼時大家心裡都有遺憾,又彼此安慰着,即便是這輩子都無法登上珠峰,也無法更近地看到珠峰,但總算是到了離珠峰最近的地方喝過茶,烤過火,呼吸過珠峰之畔的空氣。如此,也是我們朝聖的一種心意罷。

大抵是我們的虔誠感動了神山。傍晚時分,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珠峰竟然若隱若現地露出了半邊臉。我們便歡呼着奔向珠峰,雖不能近前,只能隨俗在海拔測量紀念碑前「打卡」照相留念也是滿足的。夕陽西下,站在堆滿瑪尼堆的河道裡遠眺珠峰,看着被夕陽染色的雲霧繚繞中的那一點金頂,如夢,如幻。就這樣站在世界的屋脊之上,站在高原之上,驀地有了一種站在忘川看前世的感覺,依稀彷彿,許許多多曾經糾結於心的問題都有了答案。夜裡仍是半陰半晴,大本營上空的月色朦朧,星光也朦朧,空氣稀薄而純粹。在這樣的星空下思念一個人,那思念卻是濃稠而純粹的。

大本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郵局,第二天一早,大家便在郵局用明信片把各自的思念和祝福寄了出去。在濃霧中下山,車至半道,遠處的珠峰又「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現了。看到照片的他回覆說,珠峰是要你日後再回去。何須說?當然是要再回去的。 (高原漫遊記之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