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十年不曾背古文

2018-09-03

潘國森

上回談到四十多年前課堂之上,黎恭棣老師略談「中國語文」和「中國文學」分家的潛在弊病,現時香港國文教育的沉痾,倒是遠比當年我們的推想嚴重得太多了!我們聖類斯中學當年是專攻理科的英文中學,不開中國文學科,黎公只教中國語文科,面對一班重理輕文的大男孩,未免大材小用。先前與多年老同學閒談,胡博士稱讚黎公教得好,原來還有知音。筆者不知算不算是黎公的唯一傳人,若不是,亦當為少數「及門弟子」了。

當然,實情是黎公只曾指點筆者看一兩部入門書,今天還能讀點古文,都是由黎公吩咐讀《古文評註》開始。至於吟詩作對,則沒有乘早背好黎公吩咐先讀好的《笠翁對韻》,老年才會吟詩作對。有一回,黎公教元曲,憶及他老人家上大學時,教授給了寫散曲的作業,他們同學覺得要用當時北音寫作難度很大,便與教授「談判」,是否可以填一闋詞充數。原來幾十年前,大學中文系的本科生原來是要寫詩填詞的。今天大學教師,則泰半不堪聞問。

近年經常引述當代教育家、語言學家、散文家季羨林大師對二十一世紀中國小孩的要求,就是起碼要背五十篇古文、二百首詩。這個當然只是最低入門標準。過去香港中學會考的中國語文科都按傳統要考二三十篇範文,要合格基本先得背古文。

二零零六年起,可能因應某高官討厭背書的態度影響,會考中國語文科就不考範文,經過十年所有中學生都不用背古文的「浩劫」,方才撥亂反正。說到底公開考試不考,中文科老師很難要求學生背古文,普遍平庸的學生也沒有背書的動機。

此後十年中學畢業的年輕朋友,可以一篇古文也不背就考上大學的中文系,然後幾年後去當國文教員。只要刻意迴避,大學本科也是不背古文就可以去戴四方帽領學士文憑。四十多年前黎公的憂慮,也只是沒有讀熟背通幾多古文就大學畢業。現在是一篇不背也可以。

古文教育其實不單是語文教育,讀古文、背古文還有其他功能!上世紀九十年代,筆者擔任短期代課教員,有一回同事談到學生的品德操行問題,我便笑說德育這一瓣,應當責成國文科老師負責!當時同事只稍抗議而未問因由,便沒有解釋。其實中國語文科從來都肩負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的重擔。我們讀古文可以多接觸先哲聖賢的德行嘉言。所以,過去基礎教育從來不用獨立另設德育科。

二零一四年香港發生了非法「佔中」事件,許多年輕積極參與破壞公共安寧的中學教員和冒充「學生領袖」的大學生正正是這沒有背古文的一代人。然後,筆者才後知後覺看到更嚴重的後遺症!不背古文的一代,甚至被別有用心的人洗腦,深信自己不是中國人!原來香港基礎教育的「去中國化」,跟「台獨」的一套,還有並駕齊驅的勢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