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中美貿易戰博弈的發展 (下)

2018-09-29

劉佩瓊 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在中美貿易戰中,美方始終漠視中美貿易中的服務貿易。2016年世界商品貿易總額達16萬億美元,過去十年的年增長1%。服務貿易總額4.8萬億美元,過去十年的年增長4%。美國是最大服務貿易國,佔全世界的15.2%,其次是英德法中四國。美國服務出口額7,330億美元,進口服務額4,820億美元;中國服務出口額2,070億美元,服務進口額4,500億美元。美國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約480億元,由中國進口服務貿易約150億美元。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約300多億美元。

中美應共商服務貿易發展

根據世貿的統計,商業服務主要四類的比重如下:商品相關服務(3.5%)、運輸(18%)、旅遊(25%)及其他商業服務(50%)。商業服務包括的範圍很廣,有很多新服務隨着科技及市場創新而產生出來。例如國際運輸、國際旅遊、跨國銀行、國際融資公司及其他金融服務、國際保險和再保險、國際信息處理、傳遞、電腦及數據業務 、國際資訊業務、建築和工程承包等勞務輸出、國際電信業務、廣告、設計、會計管理等服務項目 、國際租賃、維修、保養、技術指導等售後服務 、國際視聽服務、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服務 、商業批發和零售服務 、新興的服務產業,甚至尋找籃球運動員等等。

美國與歐洲在很多服務業中佔很大比重。如果美國真正想在世界一體化及自由貿易方面保持其領先地位,就要放棄打貿易戰,與中國坐下來談開放服務業市場,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優化商品生產供應鏈,就可以達至雙贏。

反觀特朗普的短視手法,只想一面恫嚇、一面叫中國談判,營造談判成功是他的功勞的印象,從而賺取選民支持,投票給共和黨,讓他坐穩美國總統的位置。中國當然不會中計。特朗普也不是很順心,他一邊被一班反華派「忽悠」,另一邊被民主黨及原來的精英壓制,美國多間超級企業都在睥睨中國的龐大市場,紛紛勸阻特朗普加碼貿易戰。

特朗普出口術的目的是令中國市場不穩定、金融波動、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的確也造成一定的市場波動。然而中國底子厚,到8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達31,097億美元,雖較7月末下降82億美元,但降幅僅為0.26%。中國股市下調也未形成恐慌,國內生產消費也穩定。

引企業向「一帶一路」沿線發展

中美國力相當,在國際貿易上互相建構產業鏈是互利的,因此,不要因為特朗普的胡作非為而向美國產業合作者報復,而是爭取及穩定他們的投資意願。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美貿易摩擦問題闡明立場:第一、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責任不在中方。國際貿易結構是國際分工的自然結果,中國的出口商品很多是最終組裝,大量中間產品並非中國生產。美國貿易逆差是源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國內的低儲蓄率和大量消費,以及美方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等。第二、順差和逆差並不是判斷是非的標準。美國一直從對華貿易得到很多實惠,比如獲得了大量廉價資源和商品,增加了消費者福利。美國挑動貿易爭端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做法。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也要對將來的產業轉型升級作長遠的打算。短期給企業退稅可以,但對一些加工業可鼓勵其搬遷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恰當,既可減少貿易盈餘,也有助開拓「一帶一路」的發展。當然,中長期而言,拓展內需及產業升級是重點。

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因應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市場衝擊,也制定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目的是促進內需。中國作為世界最大貿易國,應該盡量發展內需以促經濟發展及增長。中國對進口原材料、能源及糧食的需求一直引致國際上的憂慮,另一方面,中國出口涵蓋的商品很全面及比重很大,有些國家擔心造成對其市場破壞(market disruption)。為了消除國際上對「一帶一路」的猜疑,中國應該考慮產業結構調整,把一些傳統輕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促進其經濟發展,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命運共同體的共識及支持。中國要加把勁發展科技、產業升級轉型,以加強競爭力,向着「中國製造2025」邁進。

中國要面向世界,首先要鞏固區域性合作,例如加強對歐盟的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貿易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及各方面的交流。當務之急是穩定經濟、穩定貿易、穩定金融,目前也有相關政策出台。只要站穩了陣腳,才有與美國談判的基礎。

(續昨日,全文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