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公屋聯會近日發表「香港樓奴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整體樓奴指數為45.5分,而市民每月儲蓄1.3多萬元,需要近11年才可儲夠首期上樓,逾半數青少年不願意置業。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指出,調查反映市民對買樓、首期、住公屋等的看法均不理想,如青年人的志願不是置業而是住公屋,情況更令人擔心。
招國偉表示,明白青年人面對的困局,購買私樓首期要百多二百萬元,他們的置業選擇少,資助房屋則收到大量申請,難以抽中,使青年人對置業感到悲觀,但坦言「一個年輕人想住公屋多過買樓」,情況不理想。
公屋聯倡設租住權保障
他續說,現時不少納米樓售價高達500萬元或以上,若有任何「風吹草動」,將令不少正在供樓的業主頓變負資產,故目前並非放寬首期按揭成數的時機,建議政府應設立租住權保障,並檢視舊式公共屋h地積比率等,以改善本港居住問題。
對於施政報告公佈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招國偉表示支持,但認為政府應詳細交代發展計劃,包括公私營房屋比例等,及待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完成報告才作決定。
出席同一節目的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要消除現時公屋輪候冊的26萬宗申請,必須加大供應,每年要額外增加3萬個公屋單位,才能消除排隊壓力,否則輪候時間只會高處未算高,亦應該加大力度研究過渡性房屋。
有聽眾致電節目表示,居所貸款利息可以扣稅,但租樓儲錢置業期間的租金不能扣稅,認為對租樓人士不公平。文裕明認為,租務管制可穩定私樓租金,政府亦可考慮租樓扣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