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字裡行間】《明報》兩老闆

2018-11-06
■這部傳記,據云是得到金庸「欽准」的。 作者提供■這部傳記,據云是得到金庸「欽准」的。 作者提供

黃仲鳴

金庸病逝,各媒體競相報道,沸沸揚揚。若論金庸的文學地位,此舉確是無可厚非,但說到《明報》這張報紙時,似乎一切功績全歸查大俠,那就值得商榷了。有一人,很多人都忘記了,如無此人相助,金庸這書生又怎可將《明報》熬出來?

此人姓沈,名寶新。他是查良鏞的中學同學,原本在印刷廠工作,一九五九年,金庸找他,計劃辦一本雜誌,以他的武俠小說作賣點。在籌備時,發行商勸他們不如改出報紙,一旦成功,效益更大。如此這般,《明報》誕生了。

在職務的分配上,金庸專責編輯,沈寶新專注經理部,負責印刷、發行、廣告等事宜。據聞,當年兩位老細的太座,查太朱玫在編輯部,沈太洗妙華當了火頭女將軍,煮飯給人丁尚單薄的報館中人吃。那段奮鬥的日子,我聽了,確實感動。

沈寶新為人低調,《明報》對外對內事務,全由金庸主政。畢竟,金庸名氣大,股份也多,沈老闆唯有退站一旁。所以,外間只知有查,不知有沈。

沈寶新負責的經理部,據張圭陽《金庸與報業》說:「沈寶新的管理哲學,就是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低工資與小編制。但是在《明報》不斷擴張之下,經理部工作量也相應增加。沈寶新採用兼職制,鼓勵員工在公司內兼職。」一九七零年代,我在他手下打工,明知我在外身兼兩職,他也笑呵呵,任我們出外搵食。

倪匡說,金庸是「一流作家,九流老闆」,這評語相當中肯。至於沈寶新,我想,管理與老闆各佔五分吧。

不過,據張圭陽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退休保障欠周全的時代,員工急需、婚嫁、置業時,兩位老闆從不托手Z,借款免息;尤其是沈寶新,對經理部員工特好,被冠上「老竇」之名。

沈寶新聲大音宏,說起話時姿態十足,人又緊張,員工為他起了個綽號:大導演。大導演「教訓」夥計時,全不理會旁人感受,一味炮轟,有時還拍^發洩,但過後又和顏悅色了。至於查老闆,卻是「溫文」得很,對犯錯的夥計,從不當面指責,只是一張紙條下來,「指點」一二。所以,個個都叫他做「字條老闆」。

有年,我在九龍灣偶遇《明報》離職老臣子陳非。我們站在街角閒聊,忽地講起「字條」,陳非聲音扯高,說:「我家藏一大疊!」我笑道:「拿去拍賣、炒賣,發達咯。」又說:「或可據之寫篇傑作,圖文並茂。」

可惜陳非不久病逝,「字條」下落不明。

沈寶新今年四月逝去,無聲無息。我在校網發了一條「獨家消息」,也沒引起多大注意。其後,在這欄也寫了篇《沈寶新去矣》,關注者也少。與查大俠之「輝煌」,相差遠矣。

若論文事,金庸可不朽。

若論報事,金庸固是首功;若無「大導演」,這齣戲又怎能拍成!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