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公屋輪候5.5年見新高

2018-11-13
■房委會公佈,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約26.7萬人輪候公屋,當中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見歷史新高。圖為德朗h。 資料圖片■房委會公佈,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約26.7萬人輪候公屋,當中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見歷史新高。圖為德朗h。 資料圖片

至9月底逾26萬人排隊 勢破6年大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公屋輪候時間再度突破歷史高位。房委會公佈,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約26.7萬人輪候公屋,當中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見歷史新高;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高達2.9年。公屋聯會及多名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預料,平均輪候時間將繼續上升,很大機會突破6年大關,促政府制訂時間表追回「三年上樓」目標,並應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以解燃眉之急。

根據房委會網頁最新公佈,截至今年9月底,約有150,2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17,5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6月底的5.3年升至5.5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維持2.9年不變。

公屋聯會對於輪候時間持續上升表示非常憂慮,預計稍後很大機會突破6年,「三年上樓」淪為「六年上樓」,基層市民上樓變得遙不可及。聯會認為政府應制訂恢復「三年上樓」的時間表,明確公屋供應與輪候時間的關係,以爭取社會各界支持政府覓地建屋,並應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制訂政府閒置土地庫,積極夥拍非牟利機構增建過渡性房屋如組合房屋等,以解燃眉之急。

柯創盛促回復「三年上樓」時間表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柯創盛表示,對輪候時間持續上升感到非常憂慮。

他指出,現時每年公屋一般申請者的新增申請個案超過兩萬個,但新建的公屋卻平均不夠1.5萬個單位,此消彼長下輪候冊愈排愈長已成「死局」,認為當局長遠應將「三年上樓」列入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向社會說明要達至「三年上樓」的公私房屋比例、單位及土地需求,以及回復「三年上樓」的時間表;短期應推出租管結合租津,為基層家庭紓緩租金及迫遷的壓力。

同為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的工聯會議員郭偉強表示,最新數字反映公屋供應滯後,有關數字只計算已獲編配公屋的住戶。

他相信輪候公屋超過5.5年的大有人在,平均輪候時間只會繼續上升。

郭偉強倡增過渡房屋應急

郭偉強續說,過去數年的公屋供應與新增申請者都有明顯差距,由於新申請者永遠比公屋供應多,輪候公屋隊伍只會愈來愈長。

他認為,政府應提出清晰的供應數字,明確說明如何在短期內追回差額,又建議公私營房屋比例從六比四增至七比三,並透過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向已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申請者提供租金津貼,以解決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