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博客 > 正文

土地興土木 自然受威脅

2018-11-20
■米埔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吸引不少人前往觀鳥。 資料圖片■米埔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吸引不少人前往觀鳥。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香港土地面積雖小,但論生態活力卻稱得上是「臥虎藏龍」。香港錄得超過540種雀鳥和約240種蝴蝶,相當於中國雀鳥品種約三分之一和蝴蝶品種逾一成。其中還有不少香港的特有物種,這生態寶庫實在不可小覷。然而,近年有關生態保育的爭議不絕,郊野、海岸遭到嚴重破壞,物種受到人為威脅,這類事例不時出現,令人質疑香港的保育政策是否欠缺成效? ■林曦彤 特約資深通識科作者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香港12個優先保育地點

排名 地點    面積(公頃)及私人土地所佔比例

01 米埔濕地       1551 (6%)

02 沙螺洞        55 (47%)

03 大蠔         256 (14%)

04 鳳園         43 (8%)

05 鹿頸沼澤       37 (74%)

06 梅子林及茅坪     47 (30%)

07 烏蛟騰        103 (35%)

08 塱原及河上鄉     151 (65%)

09 米埔濕地以外后海灣  1012 (59%)

10 嶂上         16 (28%)

11 榕樹澳        32 (52%)

12 深涌         31 (45%)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香港部分較著名保育地區

.大嶼山西部水域

由大嶼山西北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大澳至大嶼山西南的索罟群島一帶海域,是供應中華白海豚日常營養需求的重要水域。

.南丫島深灣

香港唯一,也是華南地區僅存的綠海龜產卵地之一。每年6月至10月泳灘及淺水區域均限制公眾進入。

.后海灣濕地緩衝區

包括南生圍、甩洲等多處鄉村、漁塘及基圍地區,因保護米埔沼澤區生態完整而受到保障,為濕地生物包括大量鳥類提供棲息地。

.大埔沙螺洞

被八仙嶺環繞的香港唯一淡水濕地,有未被污染的河溪及風水林,有全港最多蜻蜓品種以及香港特有的香港鬥魚等多種淡水魚。

.大埔鳳園

風水林中有很多罕有植物及近200種蝴蝶(佔全港發現品種約四分之三),是香港最重要的蝴蝶保護區。

.米埔內后海灣

根據《拉姆薩爾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亞洲濕地之一,包括6種濕地生境,每年約5千萬隻候鳥在此停留及過冬。

.馬鞍山梅子林及茅坪

位於郊野公園之中的鄉村農地,原生林及風水林極難再造,也錄得穿山甲及多種蝴蝶。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香港自然保育爭議事例

2011年1月:西貢大浪西灣2010年有大規模挖泥及移除植被活動引起關注,政府因而將該地劃入「發展審核地區圖」。惟2011年被發現復工鋪設草皮及繼續開墾,工程再被政府叫停。

2015年9月:米埔担竿洲附近魚塘壆沉降並湧出泥漿,有機會令高生態價值魚塘污染或乾涸。港鐵承認與高鐵鑽挖工程有關並暫停工程,政府則指事故對濕地生態未有重大影響。

2016年9月:西貢白臘早被劃入「發展審核地區圖」,其後仍有多次非法大型工程。2017年該處季節性濕地遭鋪填泥沙及草皮,並舉行活動,破壞當地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水蕨。

2018年2月:環保團體在擬改為人工泳灘的大埔龍尾灘,發現數倍於政府環評查出的物種數目,但工程仍於2012年如期施工。兩隻易危級別的管海馬今年在遷移後失蹤,環保團體憂已被獵食,署方指未見其屍體,相信仍然生存。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D:對香港保育的部分看法

幾年前,大浪西灣一幅私人土地被揭大興土木,政府才匆匆將其納入「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對土地用途施加限制。這種共77處由郊野公園包圍的鄉村(即「不包括土地」),面積達2,076公頃,存在明顯的政策灰色地帶和規管漏洞。不少「不包括土地」享有自然景觀的獨特優勢,一旦包裝成精緻的發展項目,必定帶來巨額利潤。近年,民間爭議持續升溫,不少項目遂以保育為名,力圖繞過城規程序的限制和公眾輿論壓力,卻屬於「先破壞、後發展、再保育」的項目。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解釋香港生態保育不受重視的兩個可能原因。

(b)「保育生態環境有助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公共空間的重要性

個人層面

個人能在公共空間進行免費的休閒、康樂及社交活動,特別對基層巿民有利,使他們的生活素質得以提高。

社會層面

公共空間能讓公眾聚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從而建立社區關係,促進社會凝聚力,對整體社會發展有益。

經濟層面

不少海外的公共空間成為旅遊景點,不只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在公共空間展出藝術品,對本地藝術發展也有幫助。

資料B:香港「被消失」的公共空間

個案一

公共空間地址:紅磡香港嘉里酒店平台花園

「消失」的原因:指示牌只張貼在酒店二樓,行人難以找到正確位置。

個案二

公共空間地址:沙田駿景園內公園

「消失」的原因:園內只得樹木、一片小草地及數張石椅,設施非常簡陋。

個案三

公共空間地址:灣仔囍滙5樓

「消失」的原因:通往公共空間的升降機未能啟動,且出入口十分隱蔽。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香港不同持份者對公共空間的看法

.政府代表

公共空間不僅是用於特定且有目的活動的功能空間,更是受巿民歡迎的公共場所,適合作適當的活動。雖然不同的使用者對公共空間及公眾休憩用地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些特質,諸如舒適的座位、充足的遮蔽空間,以及有動有靜的空間等元素,均為大眾所渴求。

.非政府組織成員

公共空間應以公眾在公共生活上的追求為先,並成為凝聚公共生活的場所,讓不同人士在同一地方活動及得到交流的機會,聯繫社會上的個體,建立社區。

.民間團體代表

西環碼頭一帶,原本不是預先規劃的「公共空間」,公眾卻自行在那裡看海、遛狗、釣魚、玩花式單車及滑板,甚至燒烤。可見,公共空間不一定要由專業人士預先設計,公眾可自行開創空間的使用模式。

.學者

在香港,政府部門或民間團體均管有不少公共建築物,但基於各種原因(例如:殺校)停用後便荒廢,導致社會資源白白浪費。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解釋公共空間對香港巿民生活素質的兩個影響。

(b) 有人認為「香港政府的城巿規劃傾斜經濟發展,忽略考慮巿民對公共空間的需要,才會導致公共空間嚴重不足的情況。」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

燃料種類   供應及可靠度         價格 溫室氣體排放 

煤      供應足夠,可靠度高。      低   高 

天然氣    供應足夠,可靠度高。    高(較波動) 中 

核能     有供應,可靠度高。       中   低 

可再生能源  供應受本地環境限制,可靠度低。 很高  低 

內地電網購電 有供應,可靠度高。       中 低(本地排放)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環境局

表二:2013年香港發電燃料組合

煤  天然氣 輸入核電

57%  21%   22%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機電工程署

表三:2015年香港用電量分佈

商業 住宅 工業 運輸

65%  27%  6%  2%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機電工程署

資料B:持份者就發電燃料組合的主要關注點和意見

.政府(關注點︰管治水平)

用電需求:必須回應持續增長的用電需求。

環境污染:減少發電排放造成的污染,降低公共衛生成本。

.電力公司(關注點︰營運可持續性)

巿場競爭:聯繫內地電網或壓縮本地電力公司的營運規模。

供電方式多元:有助拓展業務範圍及進行技術提升。

.環保團體(關注點︰可持續發展)

發展可再生能源:長遠從源頭減少發電過程製造的污染。

環境污染:外地購電的發電源並非本地控制,難確定環保效果。

.巿民(關注點︰生活素質)

合理價格:高昂電費增加生活成本。

安全:如核洩漏等重大事故危害公眾財產及性命。

資料C:香港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公眾諮詢方案比較(見下圖表)

資料D:對香港政府改變能源結構的看法

就效能而言,現時化石燃料的效能及穩定性最高,因此能較容易提供穩定的能源作經濟發展。然而,化石燃料日漸短缺,其他可再生及不可再生能源雖然相對較足夠,但是其穩定性及效能則相對較低,並會受地理位置等限制,因此政府在提出改變能源結構時,須要處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而最終可能出現難以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問題。

另外,發展新能源時也可能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例如政府曾考慮以可再生能源及核能作為其中的能源,但兩項能源也有其限制,前者礙於能源的穩定性,後者則有安全的問題。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A和C,指出和解釋香港政府優化發電燃料組合的兩個潛在好處。

(b) 香港政府就優化發電燃料組合這個社會議題,若要在主要持份者之間達成共識,你認為會遇到什麼障礙?參考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總結

公共空間即是「公眾可共同免費享用的空間」,強調每個人均有擁有權,在當中進行任何形式的公共活動。香港的公共空間面積小、規管多,限制了巿民在公共空間的活動,影響其生活素質;部分由發展商管理的公共空間暢達度低,加上一般巿民並不知道這些公共空間存在,造成了公共空間被私有化,剝奪巿民使用公共空間的權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