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官員有Say】大橋學生團首發 體驗「一小時生活圈」

2018-11-23
同學到澳門、廣東學習交流。 楊潤雄fb圖片同學到澳門、廣東學習交流。 楊潤雄fb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的重要發展策略,亦是可供香港學校師生積極探索的新空間。隨港珠澳大橋上月通車,由教育局舉辦的「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昨日亦安排首支使用大橋交流團隊到珠海、澳門等地學習交流。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以此為題撰文,期望學生能透過此行的嶄新體驗,感受到交通便捷及箇中經濟效益,領略「一小時生活圈」的意義。

楊潤雄昨日於教育局網頁《局中人語》撰文,指隨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地域連繫更為緊密,對本港教育而言也造就更多交流、合作機會,除了有助高等教育及科研發展之外,亦可配合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及學生學習需要。

楊潤雄:師生探索更輕鬆

他提到,繼上月23日西九龍高鐵站學生交流團首發後,昨日啟程的「珠海、澳門歷史文化探索之旅」亦成為首支經港珠澳大橋離港出發的學生交流團,學生可直接從學校出發一程到達目的地,減省轉乘時間和勞累,促進效能;同時亦能體驗當中的交通便捷及經濟效益,認識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具雙重意義。

楊潤雄表示,教育局積極推動及資助中小學生赴內地交流,因應大灣區發展,已引進創新科技、歷史文化和環境保育等主題的交流計劃,例如參觀南沙、前海的青年人創業基地和深圳的創新企業;實地了解佛山的嶺南文化和肇慶的自然地貌;探訪廣州、珠海免試招生的大學,並讓他們有機會與大學生、創業青年及企業負責人交流,讓學生藉實地考察或實踐,加深了解各城市的特色和發展優勢,思考大灣區為香港及個人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

除交流計劃外,楊潤雄指現時香港660所與內地締結姊妹學校的中小學及特殊學校中,逾半數的「姊妹」來自大灣區,期望學校多鼓勵及推動師生互訪及多元化的交流,相互學習及分享經驗和心得,加強學與教效益,讓學生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