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映雪囊螢】法家名人多出自儒家門下

2018-11-28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九流十家中,儒、道、墨、法四家影響後世較深。其中,法家不探尋虛無縹緲的人生哲學,功利地鑽研國家的治理方式,終於另闢蹊徑。法家發端於春秋時期的子產、管仲。子產捍衛鄭國利益;管仲輔佐齊桓公完成霸業。後來又有李子、吳起、商鞅、慎子、申子等出世,其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強調重「勢」。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整理「法」、「術」、「勢」三派的思想,著有《韓非子》一書,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韓非李斯 師承荀子

先秦時的法家人物不以「法家」自居,只是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指》將韓非子、管子等理念相似的人歸類為一派並名之為「法家」。

有一點耐人尋味的是,法家代表人物多師承儒家。韓非子和李斯都曾師於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孔子弟子子夏在晉國辦學,培育了不少法家代表人物如李子、吳起等。

法家人物中,商鞅想必最為大家熟知。秦孝公時期,商鞅推行變法,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認為治世之法,應因時制宜,治亂世,用重典。

商鞅變法主張任法重刑、獎勵農桑,令秦國迅速變得富強,為日後併吞六國埋下遠因。然商鞅變法觸犯不少貴族利益,故秦孝公死後,商鞅遭迫害,車裂處死。

集法家思想大成的韓非,據《史記》所載,原為韓國的公子,因天生口吃,沒能做官。後來秦始皇讀了《韓非子》一書,十分欣賞,欲一睹韓非風采,不料當時為秦國大臣的同窗李斯,設局監禁韓非,並將之害死於獄中,故韓非畢生未有從政,僅藉一書而揚名萬世。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領社會,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國強兵。為此,法家主張改革貴族奴隸主世襲制,獎勵耕戰,減輕賦稅,以軍功行賞提擢,強調君主專權。韓非吸收儒家荀子「人性本惡」的觀點,又吸取道家對「道」的看法。韓非又認為法家先賢提倡的「法」、「術」、「勢」,三者缺一不可,主張君主要鞏固統治,必須三者兼用,建立有效的獨裁統治。

以儒學包裝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對鞏固君主集權,確有果效,然秦以法家思想治國而速亡,故後世治國者多以此為鑒,吸收法家思想精華以為己用,卻以儒學包裝。

漢初黃老之學已受先秦法家思想影響,自董仲舒「獨尊儒術」,確立儒學在兩千多年中國歷史中的統治地位,但政體、經濟民生上的治國方針,大致沿用法家法制,任用刑法的同時以聖人之道行教化,後世稱之為「陽儒陰法」。此理念亦為後世歷朝君主所師法。

中國歷代學者對法家的評價褒少貶多。雖認為其變法思想和法治主張有務實和進取精神,推動了當時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改革;但法家學說卻過於重視功利,忽略人性而至於刻薄寡恩,無視了人性的美好一面。

■迪尼路 現職中學教師

gglit@hotmail.com

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