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人口漸漸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那麼,我們可以如何應用創新科技改善長者的生活?其實現今的長者每天都已在應用科技,所以我們確實可以應用科技,來優化我們未來的生活。
人口老化是全球面對的普遍現象。香港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將在2064年達到51歲,而長者贍養率則突破至每1,000名勞動適齡人口,需要贍養567名長者。
人口結構的轉變有可能增加醫療及護理服務的開支,這為香港社會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挑戰。
結合老年學及先進科技的樂齡科技,是上述轉危為機的關鍵,它不但惠及長者和其護理人員,更為創新科技界注入研發新產品的動力,最終推動總體經濟的生產力。把先進科技結合到長者保健系統,應被視作為投資而非開支。
樂齡科技的應用,透過改進香港的創新科技行業,使香港成為科技先進的城市,從而長遠減低政府在公共衛生的開支,亦可透過改善長者的健康功能,從而提升其生活品質,並延遲入住安老院舍。由簡單設計的扶手到精密製造的機械人,高科技輔助工具可以減緩健康功能退化。除此之外,這些科技亦能協助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提升效率並節省護理人員的寶貴時間,使其能專注於更為重要的工作,從而減輕院舍護理人員及公共資源的壓力。
「居家安老」概念是指讓長者能留在本身的社區居住,盡量避免轉往其他社福機構。
「智能」家居匯集一系列的科技,包括智能傳感網絡和資訊及通訊技術(例如監察和緊急輔助系統)、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產品(例如幫助使用浴室及維護個人衛生的產品)及日常生活活動用具(例如輔助溝通及閱讀等的附加儀器),以助長者在家中安享晚年。
在先進科技的協助下,早期診斷變得更可行,治療亦變得更安全、有效和可靠。
長者可以在傳統醫療以外得到更多選擇,例如借助創新機械的發明和高科技監察及治療的設備,協助完成物理治療。這亦可以為醫護人員和長者增設溝通橋樑。
年紀越大,咬食、咀嚼和吞嚥食物的能力亦隨之下降,令進食成為不少長者面對的難題。此外,視力變差會影響購買食物和煮食的能力,掉牙和味覺削弱則會減低食慾,食量和可選的食物種類也因而減少。這可能導致飲食不均和營養不良,而借助假牙及精緻糊餐等技術,長者的飲食問題有望改善。
交通運輸對接受醫療和購買日用品等基本的服務不可或缺,同時也是長者與外界保持聯繫的重要一環。創新的服務和技術可輔助長者的身體活動,或預防受傷及避免意外,從而協助長者活動及獨立生活。產品類型包括輪椅和枴杖、運輸服務及定位設備。
不同年齡的人士也有機會遇上各種家居意外。長者不慎跌倒可引致髖部骨折、頭部受傷等嚴重傷患,如未能即時獲得救援,更可能對生命構成威脅。安裝監察和緊急援助系統不單可為長者提供所需的照料,更可讓用戶及其家屬感到放心,以防緊急情況發生。
不少家人會為獨處家中或獨居的長者安裝監察系統,以求安心。當家屬未能陪伴在側,安全攝錄機和視頻監察系統便可發揮功效,監察並記錄家中的大小活動。
然而,這些系統存在私隱問題。儘管安裝上述系統具顯著好處,但長者往往因一舉一動受監視而感到不安及缺乏私隱,故拒絕安裝這些系統。遠距家居及社區照護系統借助紅外線光學傳感器,偵測人體等溫熱物體的活動模式。
透過傳感器模組和電腦之間的無線通訊,識辨軟件會24小時收集數據,並辨認居所中不同區域的活動風險。如長者不慎跌倒,此系統可作出識別並通知家屬尋求協助。
另一類型的監察裝置用以偵測長者有否離開原來位置,例如是床或輪椅。假若長者從床上或輪椅跌倒,這些產品可讓家屬和監護人立刻提供援助,極為有用。■洪文正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人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www.hknetea.org。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