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23家文博單位漢畫拓片在豫展出 「畫」說漢代故事

2018-12-06
■南陽市漢畫館《嫦娥奔月》(馮雷 攝)■南陽市漢畫館《嫦娥奔月》(馮雷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雷 河南報道)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漢畫大展巡展正在河南博物院舉辦,展覽將於12月9日結束。來自全國23家文博單位的漢畫拓片150餘件(套)集中展出,讓觀眾近距離看到漢朝歷史故事。2千年多前的漢代是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時代,泱泱大國、龍飛鳳舞、雄姿英發、氣度恢弘,這是漢王朝的社會氣象,也是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漢代精神的真實寫照。

漢畫拓片是運用我國古老的傳統拓印技藝,將漢代遺存的畫像石和畫像磚以宣紙和墨汁將其圖案清晰地拓印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同時其形式粗狂雄渾,豐富的符號與圖案對於當代美術創作亦有特別的指導意義。

漢代的厚葬之風為後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其中的方方面面構成今天還原漢代社會的每一個組件:車馬出行、迎賓拜謁、捕魚田獵、馳逐牧放、紡紗織布、庖廚宴飲、樂舞雜技、琴瑟和鳴、六博對弈、射御比武、飛劍跳丸、馴象弄蛇、迎來送往、亭台樓閣、門卒侍衛、魚龍漫衍等;還有賢君明臣、武功勳爵、貞節烈女、殉國先烈等歷史故事;另有神仙世界中的東王公和西王母、伏羲和女媧,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三青鳥、九尾狐、玉兔;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與九頭人面獸、麒麟、羽人、天神、奇禽異獸等,而承載它們的是形式各不相同的漢代繪畫。

漢代承襲前代的傳統和喪葬制度,其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築和棺槨上都有雕刻的畫像,這些不管處於什麼位置上的建築構件,所刻圖像表現出的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藝術手法,前所未有。

漢畫包括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壁畫、帛畫、漆畫、器物繪畫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畫像石和畫像磚。畫像石、畫像磚的遺存分佈很廣,以河南和山東、蘇北、皖北和鄂北、四川、陝北以及晉西北為中心的主要分佈,表現出了地域性中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水平。而以畫像磚構成的磚室墓,其畫像的規模雖不及畫像石墓,其獨特的藝術手法也是漢代繪畫一個方面的代表。

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認為,漢畫以其豐富、多樣的視覺形象,表現了先秦至漢代的許多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反映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被視為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主辦方有關負責人稱,本次舉辦的大規模漢畫拓片展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得到了國家藝術基金和河南博物院的支持,中國漢畫學會各成員單位給予積極配合。展覽由河南博物院與中國漢畫學會共同主辦,參展作品全部由中國漢畫學會的集體會員單位提供,分別來自全國23家文博單位,展出漢畫拓片150餘件(套)。

此次展出的漢畫,讓觀眾可以近距離看到漢代的車馬出行、迎賓拜謁、捕魚田獵、馳逐牧放、紡紗織布、庖廚宴飲、樂舞雜技、琴瑟和鳴、六博對弈、射御比武、飛劍跳丸、馴象弄蛇、迎來送往、亭台樓閣、門卒侍衛、魚龍漫衍等等歷史故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