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編鐘專場音樂會在港上演

2018-12-20
■以編鐘配其他民族樂器演奏更有味道。■以編鐘配其他民族樂器演奏更有味道。

一場由武漢音樂學院青年編鐘樂團演繹的編鐘專場音樂會前日在香港舉行,這場音樂會在節目編排上頗具心思。李幼平介紹說,開場的《荊楚雄風》用編鐘清脆的高音和雄渾的低音表現出楚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的氣概。一曲《高山流水》以俞伯牙與鍾子期知音相遇的千古之音為背景,用古箏清脆的音色配合編鐘渾厚的音律,使山的雄偉險峻與流水的清脆可以很好地營造出來,「是絲類樂器和金石之聲的很好結合。」同時內地與香港的音樂文化相匯猶如知音相遇,體現出《高山流水》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和文化氛圍。

《圖蘭朵》歌劇中的《茉莉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旋律,已經成了代表中國形象的音樂符號,安排演出這個曲目將講述中國故事的編鐘與這曲熟悉的旋律結合在一起,既呈現了湖北的音樂風格,又展現了小型編鐘的清脆旋律。《雲水》是簫和中阮的合奏,簫聲類似一個很有魅力的男人的聲音,阮作為一種彈撥樂器,音色像溫柔的女人,所以跟簫構成一男一女,如同一種情話般的對話;《娛神之舞》表現出了神可親可敬的一面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楚人的神不似商代和中原地區的神是高高在上的,人們要匍匐在神的腳下,要表現出對神的敬畏,而楚人是近神,與神的關係如同兄弟姐妹,是人性之美的寄託、一種生活的追求。

或許香港市民可從這場音樂會感知到40年間,編鐘這個「中國樂器之王」所經歷的由器而物、由物到事、由事而人、由古人到今人的蝶變過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