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六萬聯署信內容相同 黃遠輝:證非多數人反對計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上月底發表終極報告,指填海造地有助打破目前「零和遊戲」的土地困局,惟有報道指不少公眾意見書反對填海和東大嶼計劃。香港文匯報翻查報告發現,大部分反對填海的意見,內容均是一式一樣,相信是來自請願及簽名運動。事實上,有不少支持填海或東大嶼都會的意見書,詳細分析填海的優勢和限制,只是被海量的「樣板」聯署信淹沒。
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上月底發表的終極報告,在各個土地供應選項之中,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在問卷和電話調查分別有近六成和近七成支持度,而爭議較大的東大嶼都會計劃,支持率亦達到接近八成和七成。
不過,早前有報道指,港大研究報告顯示6.9萬份意見書中逾九成反對東大嶼填海,電話調查亦指年輕群組有逾五成人反對。
黃遠輝其後回應指,小組有考慮如何糅合量化及質化的意見,量化反對意見數量雖多,但多數是團體公眾聯署,顯示並非多數人反對計劃。
香港文匯報翻查報告,發現6.9萬份意見書之中,持反對意見的佔近6.4萬份,惟6.18萬份是來自請願及簽名運動,這些聲稱對東大嶼都會計劃有保留的意見,內容均是一式一樣,只有下款不同。
事實上,當中也有不少支持填海或東大嶼都會的聲音,無奈被海量的聯署信淹沒。
有公眾意見詳細列出支持和反對的選項和理由,更加入自己的建議。
市民倡政府「填多些」
「公眾意見書13040號」表示,填海造地應立即進行,又分析填海需時雖長,但可向市場發出未來土地供應充足的訊息,更列出大嶼山以北小蠔、大蠔、堅尼地城等地,在千禧年代時已有規劃填海發展,反建議政府在青衣西南「填多些」,將現有貨櫃碼頭近葵芳、荔景、美孚的設施和貨場遷移,騰出土地建屋,並在補地價上提供誘因,讓發展商加快進行發展。
「公眾意見書14623號」則指填海為香港首選造地之方案,形容政府要「快馬加鞭」落實東大嶼都會計劃,將離島坪洲、愉景灣及西環用地鐵網絡連接一起。
市民「劉小姐」在建議書表示,自己並非專業人士,沒有政治背景,只是眼見生活環境日漸倒退,不得不發聲。她在18項建議中贊成棕地發展、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填海造地、郊野公園邊陲地;反對在貨櫃碼頭上蓋建屋、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和填平船灣淡水湖,原因包括空氣和噪音污染、支持運動發展和要有足夠食水儲備等。
中大調查六成人撐填海
香港文匯報同時翻查由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提交的電話調查報告詳細內容,在3,011個有效樣本之中,61.1%的受訪者回答會揀選「於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如屯門的龍鼓灘、北大嶼山的小蠔灣和欣澳、沙田的馬料水及青衣西南部」的選項,只有35.7%說不會。
此外,有58.3%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在大嶼山與香港島之間的水域興建人工島,發展「東大嶼都會」新市鎮及核心商業區這個選項,只有37.4%表示不會。
兩個選項回答「會」的受訪者以公營房屋租客佔最大比例,分別有近七成和近六成半。
當受訪者被問到,是否支持發展更多土地作為儲備,以改善居住面積及應付未能預見的需要時,84.3%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支持」或「支持」,只有10.3%表示「不支持」或「非常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