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佛山報道)有經濟專家認為,製造企業面臨金融抑制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在當前去槓桿當中、特別是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金融機構一刀切採取抽貸、倒貸措施,令製造業企業成本上升、甚至面臨生存危機。認為金融機構應該創新金融產品和渠道,更精準地幫助製造業企業。
在佛山舉行的2019中國製造論壇上,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為熱點話題。由《財經》智庫發佈的《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佛山攻略》顯示,佛山製造業發展中金融抑制的現象較為突出,而金融也相對滯後於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也有全國性。
蔡鄂生:銀行創新不夠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對此表示認同,他以自己接觸到的某國內最大刀具和軸承生產企業為例稱,該企業全球市場佔據四分之一,且收購了美國、德國和瑞士的一些工廠。儘管企業運轉順利,訂單應接不暇。然而,為企業提供貸款的某銀行在去年去槓桿過程中壓縮規模,對這家企業倒貸。「不良貸款的企業想收回資金也收不到,因為對方沒錢,最後就輪到其他運轉好的企業,處於總體規模壓縮要求,對他們抽貸倒貸,給生產造成困擾。最終,這家企業通過其他渠道,尋求高息貸款。據我了解,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蔡鄂生看來,現在銀行規模都很大,但創新仍不夠,特別是產品創新,直接或間接導致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認為,可以根據企業或某個產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提供有的放矢的金融支持,又或者在企業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換中,推出更為靈活的金融支持。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實踐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肖耿認為,香港和台灣有些做法可以借鑒。另外,香港資金充裕,大灣區其他城市也許能夠通過某種促進雙贏的辦法在融資方面享受到相關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