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馬道立:評論裁決須具建設性

2019-01-15
■馬道立會見傳媒。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馬道立會見傳媒。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朗文)假難民的問題不只困擾香港社會,更困擾香港法庭。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昨日表示,大量免遣返聲請案件對法庭構成壓力,司法機構將會與律政司磋商,探討對法例作出適度修訂的可行性,以更有效率地處理有關案件。他在其後回應傳媒時指出,香港現時只有180個法官,而2016年只有60宗相關司法覆核申請及一宗上訴,去年就增至約3,000宗申請及約200宗上訴,對司法機構來說的確有壓力。

馬道立昨日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致辭,除了重申司法獨立的重要性,及法官退休年齡和人手問題之外,還提到法庭因要處理大量免遣返聲請案件而承受沉重壓力,「各級法院審理每一宗案件都經過深思熟慮,故此延誤有時在所難免。」他指,增撥資源固然需要,但單靠增撥資源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調配人手和資源處理免遣返聲請,無疑會對其他案件和其他司法工作產生不良影響。

聲請案量大 研修例速審

他表示,司法機構將會與律政司磋商,探討對法例作出適度修訂的可行性,以更有效率地處理免遣返聲請,並會諮詢相關持份者,「希望屆時大家繼續給予支持。」

對於各級法院近年處理不少涉及政治爭議的案件,馬道立在致辭中直言,若說法庭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左右為難」並不準確,因為法庭的功能或職責不是裁決政治、社會或經濟議題,不會偏幫任何一方,處理的只是其席前的糾紛所涉及的法律議題,別無其他。

他續指,社會上出現針對法庭判決的批評,有時甚至是對法官進行人身攻擊,而這些批評部分屬惡言攻擊,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他強調,法庭一直樂意聽取具建設性的批評,「關鍵在於批評要來得有效、有建設性,就必須有理可據,而非基於誤解或錯誤的信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