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首納申報範圍 教聯會等六教育機構獲殊榮
為展現廣大教師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教學改革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和成就,國家教育部每四年開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活動,2018年的一屆起更首次將港澳地區納入申報範圍,獲獎名單近日公佈。其中,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等六所教育機構共同申報的成果「香港愛國學校的國民教育實踐及探索」勇奪基礎教育一等獎。各有關的校長教師代表昨分享指,項目是總結各團體轄下16所中小學的國民教育實踐經驗而成,是次得獎反映香港傳統愛國學校的國民教育實踐備受肯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本屆成果獎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個大類,分設特等獎2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400項,總計1,356項。是次香港特區共有5個單位獲獎,獲基礎教育一等獎的成果「香港愛國學校的國民教育實踐及探索」,是由教聯會、漢華教育機構、香島教育機構、培僑教育機構,香港勞校教育機構、旅港福建商會教育基金六個單位共同申報。
黃錦良:建六要素實踐模型
各教育機構代表昨日齊集分享成果,教聯會主席黃錦良介紹指,是次項目通過檢視6個團體所開辦的16所中小學的國民教育實踐經驗,建立起「國民教育六要素實踐模型」,從學校的信念、教師團隊的認同、課程目的、課程設計、教學方式和學生主動學習的六大要素進行分析,「是次項目可謂把我們多年來的國民教育工作經驗仔細梳理,集結成果作出分享。」
黃頌良:課程設計百花齊放
香島中學校長黃頌良則指,香港傳統愛國學校的國民教育歷史跨度長達70年,課程目標會因應不同社會需要而改變,「好比最早期新中國成立時,有學校校訓會提到『不再受外敵入侵欺負』的字眼;發展至中期則會提出『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等個人德育相關事宜;至現代更強調的是『國際視野』、『中華文化基礎』等」,凡此都說明學校會將國民教育目標,結合當時社會的需要,與時俱進。
同樣課程設計也是隨校本特色百花齊放,黃頌良說:「有些學校會以中國歷史作為主軸;有學校會將國民教育元素放進藝術科目;有學校會開辦中國區域綜合學習課程,透過地理分析加強對國家了解;當然亦有學校會加入『一帶一路』、大灣區等最新元素。」
他還提到在正規課程外,不少學校亦會透過講座、比賽、節慶活動等不同方式從事「第二課堂」活動設計,協助同學多方面認識國家。
關穎斌:強調教師團隊認同
課程目標和設計可因時制宜,但亦有一些國民教育的關鍵元素是恒久不變。漢華中學校長關穎斌分享指,國民教育的推動一方面需要學校和校長具備清晰理念,但最後要落實在課堂上實踐,教師始終是箇中關鍵,所以此項目中強調教師團隊認同的元素,「例如我們學校都十分着重教師團隊培訓,包括透過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帶隊到內地交流考察等,加強對國家認識,也漸漸讓老師團隊形成良好文化。」
是次項目總結了16所愛國中小學的實踐經驗,建立出更符合實際的國民教育分析框架。
被問到未來將如何與本港教育界分享成果,黃錦良表示是次得獎可獲10萬元獎金,初步計劃將項目重點製作成資料冊,亦考慮透過舉辦分享會等形式,一方面推廣國民教育實踐經驗,亦希望跟未來有志申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教育同工分享申請要求及所需注意事項,提升教育界對國家獎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