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一國兩制」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19-03-01

陳廣漢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 首席專家 副院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結合起來,把國家所需和港澳所長結合起來,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粵港澳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體制優勢,也是大灣區建設的制度保障。

一、堅持「一國」原則有利於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港澳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和拓展新空間。

香港和澳門回歸後,成為祖國大家庭的成員和國家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回歸以來,在香港和澳門經濟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等外部經濟衝擊的時候,中央政府都施以援手,給予大力支持。開放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CEPA合作協議的簽署和不斷推進,為香港和澳門的經濟注入了活力,促進了港澳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佈和實施,更是為新時期香港和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自身經濟發展動能、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推動產業多元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央政府對香港和澳門的這些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體現「一國原則」。

只有在「一國」的制度架構下,這些政策、協議和規劃才能被安排和實施。回歸後,香港經濟持續增長、就業穩定。澳門經濟更是高速增長,經濟發展邁入一個新階段。但是,香港和澳門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逐漸顯現。例如,經濟結構單一化趨勢導致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動能不足和創新能力下降、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以及住房、養老等民生問題突出。

香港和澳門均為小型的城市服務型經濟體系,需要依託內地特別是珠三角,深化區域合作,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些深層次的矛盾。大灣區的珠三角九個城市是香港和澳門發展的最好腹地,將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生活、學習、居住提供更為便利化的條件。大灣區建設不僅要為工商界提供發展的機遇和空間,也要為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使港澳居民也能夠分享到內地經濟發展的成果,使國家推出的對港澳的經濟政策既惠商又惠民。

二、尊重「兩制」差異有利於發揮港澳的獨特作用,促進內地和大灣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

「一國兩制」保證了香港、澳門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的地位、高度開放的經濟體系以及國際化營商環境和法律制度,這是港澳在國家和區域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中扮演不可替代角色的制度基礎,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體制的差異性和互補性的特點和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港澳發揮了這種體制優勢,成為港澳企業和國際資本進入內地的橋樑,推動了廣東和珠三角高速工業化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港澳企業抓住了珠三角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機遇,將製造業轉移到珠三角,建立起「前店後廠」這種製造業跨境垂直的產業分工體系,加快了珠三角的工業化,使珠三角成為世界製造業基地,同時香港和澳門開始向現代服務經濟的轉型,成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和旅遊中心。

十八大以後,國家提出了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構想,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開放模式,推動自貿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國家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香港和澳門可以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抓住國家開放模式轉換、「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扮演「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交流平台。

香港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建設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葡國家商貿服務平台及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交流基地。香港和澳門經濟功能和體制優勢的發揮,有利於廣東和珠三角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體制,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