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大灣區為港企「二次北上」吹響衝鋒號

2019-02-27

梁偉浩 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兼粵港澳大灣區委員會主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世界第一灣區」未來的發展藍圖,而且也為香港企業「二次北上」(如果將改革開放後港資企業北上發展看成第一次的話)吹響了「衝鋒號」。從《規劃綱要》的目標要求和香港的實際情況來看,港企的商機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以金融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二是發展科創產業,並借助科創培育先進製造業。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鞏固」,是中央對回歸以後香港能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揮自由港優勢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提升」,則是希望香港能更上一層樓,進一步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人才優勢、創新優勢,既要在大灣區完善現代金融服務業,更要放眼世界,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

毋庸諱言,大灣區的金融服務業目前確實存在「瓶頸」--「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和三種貨幣」。但是就如同「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歷史創舉一樣,在這個有探索、有創新、有大好前途的時代,這些問題既是「瓶頸」,不也正是香港金融服務業探索創新的「練兵場」嗎?

大灣區建設的重頭戲是「向科技要發展」,「突出科技引領」是《規劃綱要》的亮點所在。所以在科創產業領域,對香港也是利好頗多。由於香港具備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和廣泛的國際聯繫,《規劃綱要》明確了中央推動國家科研資金「過河」支持香港、大灣區打造國際科創中心等各項政策。

再看製造業。從改革開放「三來一補」算起,粵港澳合作已有40年。最初珠三角地區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承接港澳產業轉移,形成「前店後廠」經濟聯動模式,成為內地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標杆。進入新世紀以來,現行粵港澳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合作的聯動模式面臨挑戰。科技創新的終端價值,必定體現在產業化的成果轉化上,而這其實正是珠三角製造業升級換代的極佳機遇。香港、廣州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鏈前端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專利成果,深圳已是國際科創成果孵化基地,香港可提供廣闊的投融資平台。借助《規劃綱要》東風,大灣區不再是舊的世界分工體系下產業格局的改良和升級,而是科技探索新興產業的試驗田,是科技引領先進製造業的培育地。如此前景光明的商機,港商、港企實在不應錯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