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鵬情萬里】梅緣

2019-03-13
■筆者拍攝於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的梅花。 作者提供■筆者拍攝於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的梅花。 作者提供

趙鵬飛

三月初的北京,冷風仍是扎人,站在街邊的一株一株楊柳垂柳,遠遠看去已有嫩黃嫩綠,浮在禿禿的枝條上。走近一看,似有若無,像是被風給嗖的一下颳跑了,只在細密的枝條上,留下一個一個微微隆起的芽苞。

迎春花倒是名副其實,黃燦燦的六瓣花,不過拇指大小的一小朵一小朵,一窩一窩秀成一堆,不經意間忽然映入眼簾,春天的氣息盈盈然,四處流動。

在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探看梅花,已成了這幾年春天的慣例。這裡的梅花,妙就妙在上千株梅樹,傍着古老殘缺的明城牆,一路迤邐蜿蜒。梅樹雖大多新栽,枝幹尚無遒勁之感,但橫斜疏朗曲虯攀折之勢,格外清新。我尤其愛在下午四五點鐘,去古城牆下看梅花。這時候,多半斜陽西沉,柔柔地落在潔淨的梅花上,再襯着深藍的天空,空氣裡都是溫軟嫻靜。幾隻欲回巢的大喜鵲,在城牆頭上耐心地候着。待探梅花的人都走遠了,牠們方扇扇翅膀,安心回到楊樹梢上的家。

梅花傲寒。有一年臘月,我正好呆在昆明。雖是春城,卻是遇雨成冬。濛濛細雨中,和朋友去西山探訪華庭寺。山路濕滑泥濘,着實難行,幾度想要放棄。轉念一想,楊朔當年遊覽此寺,筆下的茶花,多秀美妍麗,腳下的步子也就更為堅定。

一番辛苦,攀上位於山腰處的寺院,頓覺機緣不俗,竟趕上了寺裡幾株百年樹齡的梅花盛開。古寺樓宇莊嚴,殿閣多飛簷斗拱,又有虛雲等多位高僧大德,曾駐寺修行,梅映寺門,老枝蒼勁,頓覺此行不虛。南宋詩人劉克莊的一首詩,宛若眼前景象:一徑松花颭紫苔,東風落盡佛前梅。道人深掩禪關坐,莫聽鶯聲出定來。

還有一回是在麗江束河,吃罷晚飯。借着清冷的月色,在古鎮上恣意閒逛,已是深冬時節,束河的遊人甚少。愈走,愈發覺得深巷冷寂。經過一戶人家門口,忽然嗅到一股沁脾幽香,心中甚是受用。只是院門緊閉,圍牆又高。徘徊片刻之後,仍不忍錯過,於是冒昧叩門詢問,院中可有一株臘梅正在開花。主家倒是大方隨和,不僅允准我在樹下靜默片刻,細細探聞臘梅獨有的一味暗香,還熱情邀我入內室喝茶。其人做派,文雅周正,真是不負梅花。

但凡愛梅花之人,皆知和靖先生林逋。不僅是那句流傳千年的詠梅絕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因他一生植梅養鶴,不仕不娶,孤高自好,享梅妻鶴子美譽。自讀他寫過的一闋《相思令.吳山青》後,詞句之間,情腸翻動,淚盈於睫,才深覺他並非性子孤傲冷淡之人。只是造化弄人,以至於緣分清淺人生抱憾。

金庸筆下,情路最憾的英雄,莫過於丐幫幫主喬峰。阿朱逝去之後,其胞妹阿紫追隨喬峰左右,始終不入其心。二人之間有一段對話:阿紫問姐夫:「她有什麼好,我哪裡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姐夫平靜地答:「你樣樣都好,樣樣都比她強,你只有一個缺點,你不是她......」

虛實詭譎,真真假假,天下抱憾終老之人,何其之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