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大學讀理科,曾想過將來當科學家,也愛看電影,卻很少看科幻片,主要覺得電影講的東西太虛幻、太遙遠。近月為自己補課,一口氣看了兩部科幻片《流浪地球》和《Marvel隊長》。
我首先看的是被視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流浪地球》,該片在內地春節檔期上映,首日票房即超過兩億元人民幣,自然成為網上熱話,連外媒也加入評說,指該片標誌着中國電影新時代的到來。
科幻創作往往要對未來有大膽的想像和預測。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的該片講在不久的將來(即2075年),正老化的太陽將膨脹至吞噬太陽系,包括圍繞太陽而行的地球。人類為了生存,決定帶着地球逃出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電影一方面呈現地殼變動的慘情,另方面透過由吳京飾演的地球聯合政府太空人劉培強一家三代人,描寫人類在逃亡中的相處細節,表現了科技之外的人文關懷,其中由吳孟達飾演的劉培強外父韓子昂跟其外孫劉啟和養孫女韓朵朵「話當年」的情節尤其溫馨。不過,挑剔的中國網民之批評聲音也不少,其中一個批評點是跟荷里活科幻片比較。
恰巧,荷里活科幻片《Marvel隊長》緊接上映,我特意走進戲院看。此乃以超級英雄系列電影著稱的漫威工作室首部以女超級英雄擔大旗的電影,講由貝兒娜森飾演的美國空軍飛行員因意外失去記憶並流落外星,從「詭族」獲得超強能力,後因為追擊異星敵人而回到地球,並在對抗強敵中恢復記憶,找回自己。
過程中難免有很多爭鬥場面,既然以「女英雄」掛帥,也難免涉及男女平權等議題。不過,可能有文化隔閡,加上我沒看過之前的Marvel系列電影,我對該片情節的印象不太深刻,倒對人物造型、服裝、科幻畫面有感覺,雖然也看到女英雄時而憤怒、時而調皮、時而懊悔的多面情緒。
作為科幻片的後來者,《流浪》在特技效果和戲劇衝突上難以跟《隊長》比較,後者確「好看」多了。但沒必要比較,荷里活科幻片有百年歷史,也是從不斷演變和改善中走過來,它跟美國的科技發展、征服野心和重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觀有關,主角往往氣勢逼人。但中國文化講和諧,重團結,強調「命運共同體」。重要的是,國人是否受落,而內地票房也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