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書若蜉蝣:明照堂與嶺南古廟

2019-03-30

■ 葉 輝

話說觀塘區共有大小廟宇二十六間,上百年的僅三間,即鯉魚門天后宮、三山國王廟與茶果嶺天后宮,亦有七十多年及六十多年歷史的明照堂與華嚴閣,其餘則大多僅四十多年,在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開發之地,如雞寮(今翠屏h)、牛頭角、秀茂坪、油塘與藍田等,初期非常細小而簡陋。

三山國王廟在晒草灣復康徑,近偉發道,廟側另建有天后宮及福德古廟,廟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已存在,原在鄰近的茜草灣木屋區,後因清拆,在1983年搬遷到現址重建,廟外有門聯,「廟宇虔修美奐美侖威鎮海外,神恩廣被賜福賜壽譽滿江南」。

早在七十多年前,明照堂為佛教徒禪修之所,好印證上世紀三十年代鯉魚門樸素的村居風貌,佛堂佈置簡單,栽培花圃,為早年佛教傳播的歷史寫照;明照堂女創辦人莫證善(1882年至1962年)法名厚德,為新加坡華僑,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她與其姊莫證慈同在新加坡學佛,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移居本港,在筲箕灣東大街近巴色道成立明敬堂;1930年莫證善偶乘渡艇由筲箕灣往鯉魚門遊覽,發覺景色宜人,適合唸佛靜修,遂向村民購得海濱私人屋所,改建成明照堂,1934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一日入伙,莫證善臨終前將住持之位交由徒弟蘇堈居士接任。

佛堂在泉源道的入口立有一小拱門,上有「明照堂」三個黑漆大字,正門兩邊有對聯,「明最上乘悟徹色空覺路,照真常理演揚聖教渡迷津」,將「明」、「照」二字入聯;室內並無碑刻牌匾或名人字畫,較矚目的為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主奉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及韋陀,白衣觀音圖本為筲箕灣明敬堂所有,但自莫證慈去世後,後人不願接管佛堂,以致物事四散;一尊小觀音石像原為慈悲林之物;清拆三家村後佛堂結束,佛像無依,蘇居士遂請回供奉;蘇居士為廣東順德人,十七歲來港在筲箕灣做打金學徒,因常到明敬堂誦經,結識四姑太,後隨學佛。

鯉魚門與油塘山區交界在1950年有嶺南新村,1996年清拆,村內一間廟宇至今尚存,即為嶺南古廟;有潮汕民間「乩童文化」的濃厚背景,縱使遠去的靈驗傳聞已難考證,但遺下來的點滴又處處疑幻疑真;嶺南古廟在魔鬼山西崖下,本名慈齋善社,2000年與仁德善社合併改稱慈德善社;信眾多為潮籍人士,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慈齋善社在今順天h山上立廟,稱秀茂洞,主奉鴻鈞老祖、太上老君和昭利聖君;1975年廟祝蔡鎮泉以一萬元購得地皮建廟,改名嶺南古廟。

嶺南古廟範圍內有四間小廟,主體建築是一列三間的平房,分別有觀音古廟、嶺南古廟與陸壓古廟;另有竹林祠,主奉昭利聖君。在靠山一方,豎有迎聖台,為叩拜南辰北斗之處,在港已甚為罕見;廟後別有洞天,除祖堂供奉先人,山坡有房間,稱作金身寶殿,供奉玉皇大帝、如來佛祖與永慈悲娘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