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普通話自由講】增每周節數 善用普教中

2019-04-16

本專欄於4月2日刊出了筆者的短文《學好普通話 確立身份認同》 ,該文從兩方面論述了應該學習普通話的理由。一方面是從利益方面來說,學好普通話有種種益處,如找工作更為容易等等。一方面是從國家認同方面來說,中國人應該學中國的共同語。既然應該學習普通話,那麼怎樣讓學生學好普通話呢?

現實的選項包括以普通話科單獨一科教授,以及普通話教中文(普教中)。筆者認為,現時很多議論只立論於普教中能不能提升學生的中文水準上,但沒有從根本來討論這個問題。而根本問題是,當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分子應該學普通話,那麼以普通話科一周上兩節課,是不是足夠讓學生學好普通話了?

先不說一些學校陽奉陰違,一周只有一節普通話課,這種學校的學生當然學不好普通話了,就是那些遵從教育局指令,一周上足兩節普通話課的學校,也可能因節數不足未能教好普通話。

推廣至高中 免能力倒退

而以年級計,普通話科只是小一至中三的科目,中四至中六沒有普通話科,這就使大多數的高中學生普通話能力不進反退。高中畢業生普通話能力不濟,找工作就不那麼容易了。那些對普教中的討論,如只聚焦於普教中能不能提高學生中文水平,是拿次要問題來掩蓋主要問題了。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曾推動普教中的資助計劃。中小學可以提交普教中計劃,向語常會申請資助。當年,語常會規定只要中文科一半時間以普通話授課,就算普教中了。其餘一半的時間是可以用粵語授課的。這就減少學生會因為普教中而不能熟諳粵語的憂慮了。

一方面,中文老師可以用粵語講授古詩詞,比較能傳達其中平仄與押韻的古意;另一方面,中文老師以普通話誦讀白話文,比較能道出白話文的口語特色。這樣粵語與普通話各得其所,語常會的辦法可說是很靈活的。如果中文科用一半的時間以普通話上課,學生一周可以有四節課或更多的時間聽說普通話。更重要的是,高中三年還能接觸普通話,高中生就不至於畢業時把普通話忘掉了許多,未能應付投身社會需求了。■王培光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