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拍場槌音】藍瑛《珍石冊》逾400萬成交 刷新藍氏「奇石」畫紀錄

2019-04-18
■藍瑛《珍石冊》(局部)。■藍瑛《珍石冊》(局部)。

剛剛收槌的西泠春拍,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中的「古籍碑帖專題」裡,一件藍瑛的《珍石冊》,現場從15萬元人民幣起拍,經過數十輪的競價,竟慢慢爬過百萬大關,最後以362萬人民幣價格落槌,加佣金寫出416.3萬元成交價,讓在場所有人起立鼓掌,成為這位江浙明代大家,以奇石為題之畫的最高價格紀錄。

作為浙派殿軍、武林畫派一代宗師的藍瑛素以氣勢磅礡的山水畫著稱於世,不過以奇石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作品則異常稀少。有行家指出,成就此一價格的原因,主要在於目前市場中流通及各公私博物館所藏之同類藍瑛奇石作品,數量非常稀少,而此套冊頁作於1655年,時年藍瑛七十歲,正是其繪畫藝術爐火純青的時期,是故此套冊頁除了是稀少的「奇石」,更是質量珍貴的難得之作。

明代,是賞石最普及的時代,賞石成為文人心頭之愛,並成為園林、書齋不可缺少的工藝點綴之物。從此套《珍石冊》可見,生活於明末清初的藍瑛也必定是位賞石大家:套冊頁每冊皆有藍瑛題跋,都有奇石,或是寫意、或是寫實,重形重神、誇張變形,面貌多樣,有的樸實,有的清高,透露出作畫者濃厚的文人氣質。

其實,古人玩石、賞石、畫石之風由來已久,至北宋時期米芾開始,將「石」提高到文人墨戲的高度。藍瑛畫石以米芾為宗,石的姿態千變萬化,奇絕詭異,盡得賞玩之能事。《珍石冊》之奇充分展現了藍瑛作為賞石大家的胸懷:每幅作品皆達瘦、漏、透、皺之旨,石之溫潤瑩澈,更賦予畫作以文人情愫,以石抒情,以石喻人,怪醜之形象、隱喻之內涵、人格之象徵,皆通過作品得以完美地表達和呈現。

西泠拍賣指,此套《珍石冊》的最終成交價是最低估價的近30倍,在不經意間創造了藍瑛畫石類作品的最高成交價,可見競買者對其喜愛的程度,「此套畫冊繪於藍瑛在杭州的玉岑山房,得此冊者實為藍瑛的賞石、玩石、愛石的知心道友。」 ■文:張夢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