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國際視野拓域亞洲現代藝術 東西方大師共話春拍夜場

2019-03-28
■喬治.馬修作《復熾之激情》 估價:120萬-280萬港幣■喬治.馬修作《復熾之激情》 估價:120萬-280萬港幣

種花才能得花,開拓方可進取,藝術市場亦如是,御守一隅,早晚被困。然,經營成功與否,交出的數字仍是九成的標誌,誰敢不出安全牌?所幸餘下一成者,即是拍場的氣魄,不同氣質的拍賣人用不同的視角和方法,為市場解語、再添生機。是故,善思善行者,更新拍場,用這一成打贏九成,甚至是栽花種樹、蔭福他人,也不是不可能。

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門,張嘉珍主導下的拍場性格,即是「敢破敢立、為前人所不為」的拓荒之人,就如去年她即首度將「戰後藝術」概念,帶進亞洲市場,在每場拍賣的立論切換中,她善用獨特選件眼光,帶藏家轉換視角品讀藝術,在更遠更闊的時間空間場域裡,也為市場開疆拓土、挖土掘渠。

於是,本月31號蘇富比春拍夜場,「亞洲戰後藝術」概念,再添新厚度:新水墨、西方戰後藝術家進來了;趙無極大師抽象之思閃耀夜場;而不一樣的「廣東三傑」,其藝術價值亦再見新詮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

亞洲現代藝術夜場規劃:打破區域之界

因拍件數量劇增,首次地,今春蘇富比「亞洲現當代藝術夜場」歷史性將「現代」、「當代」板塊分割成兩天拍賣。就現代藝術板塊而觀,拍賣體量的擴充並非簡單的疊加選件,而是在逐漸國際化的市場趨勢中,透過選件邏輯,為市場構建出更大視野平台,打破地區性的界限、與其它板塊市場黏合,同時也梳理出更具厚度的藝術價值。

近年,蘇富比亞洲現代藝術部主管張嘉珍(Vinci Chang),率領團隊梳理歷史,逐漸建構起「東西對話」的市場視角。她的拍場視線,是「在時代的背景下,以國際化、去地域性的空間角度,審思現代化過程中,東方與西方如何相互作用」,駁論傳統「以西潤中」等強調亞洲藝術被動西化的觀點,點醒東、西方藝術家在創作上的對話性,建立與西方連結的市場概念。

19世紀末至20世紀,歷史的主題是「全球化」,透過產品、概念及文化元素的交換,帶來國際性的整合。 張嘉珍認為,彼時無論東、西,藝術家集體面臨的時代命題是:如何突破傳統,謀取革新。而國際間文化概念的交流,恰好為藝術家提供靈感給養。

就像日本浮世繪的西傳,對19世紀下半葉印象派造成啟發;20世紀初至二戰前的「巴黎畫派」是各國年輕藝術家所組成;以及「戰後」的抽象,她解析說,就如「龐圖運動」,更是東方藝術家以東方精神影響世界,與西方藝術家在精神上形成的「共識」。是故,去年開始,她率領團隊將「戰後藝術」概念引進亞洲拍場,逐漸梳理二戰前後東、西互動的不同模式,強調「戰後」抽象浪潮中,東方與西方,在更深「精神層次」的交互影響。

今春,她與團隊再拓討論範圍,戰後部分,不僅在夜場納入與趙無極、朱德群等同屬抒情抽象主義陣營的法國藝術家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更推出「龐圖與零派」(Punto and ZERO)專輯,將與「龐圖運動」相關的「零派」引進亞洲,讓中、西藝術家共同走進現代板塊的收藏視線。

除了早期旅美大師朱沅芷、旅法先賢潘玉良與林風眠、旅日一脈的丁衍庸與關良等線路的梳理;亦有戰後趙無極、吳冠中與西方藝術家對談,以及日本藝術家藤田嗣治與印象派大師雷諾瓦兩件女子畫作關聯對看,及至60年代的「戰後」,則是抽象先鋒蕭勤與冷抽象代表林壽宇等諸賢共展精神力量。

構建「戰後」 黏合市場板塊

「若我們今天不將『戰後藝術』以區域性劃分,那麼『戰後』部分藏家,就可以用宏觀的角度來認識、收藏藝術家。同時,因為戰後是鏈接了『現代』和『當代』,這兩個板塊也會被黏合,『當代』的藏家就會進入現代板塊。」張嘉珍指出。

如今,藏家已面臨挑戰。以藏家角度來看,從前是在相對封閉的市場中選擇,現在則進入國際性的開放市場。藏家要如何選擇作品?如何判定作品的優劣?而亞洲現代藝術作品本身,亦不似以前,滿足本土市場的需求即可,現在則要拓展到國際市場。在此,藝術價值需要再被詮釋,而藏家希望收藏到高價值含量的作品,這要市場進入跨文化、跨區域的層面去建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