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Uber上市潛水 零工經濟夢醒

2019-05-12
■Uber出閘脫腳,首個交易日以接近最低位的41.57美元收市,較招股價大跌7.62%。 法新社■Uber出閘脫腳,首個交易日以接近最低位的41.57美元收市,較招股價大跌7.62%。 法新社

創立10年未能轉虧為盈 首交易日跌穿招股價

電召車平台Uber前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儘管招股價已定於接近下限的45美元,但Uber仍然出閘脫腳,以接近最低位的41.57美元收市,較招股價大跌7.62%。Uber是「零工經濟」(gig-economy)的代表性企業,更曾創下私人融資估值紀錄,但創立以來一直未能轉虧為盈,Uber這次挫敗亦為投資者敲起警號,反思Uber以至「零工經濟」模式的盈利能力。

Uber創立於2009年,其後迅速打入全球電召車市場,去年完成多達52億個車程,收入達110.3億美元(約866億港元),故Uber上市一直備受期待,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更曾估計其市值可達1,200億美元(約9,419億港元)。不過今年3月另一電召車平台Lyft上市後,股價節節下跌,Uber招股策略已偏向保守,招股價幾乎定於下限。

即使如此,Uber前日交投仍異常淡靜,中午更有大戶一口氣以42美元作價沽出3,000萬股。Uber午後一度有買盤支持,最高回升至44.78美元,但尾市再次下跌,最終以41.57美元結束首個交易日。

定價偏低 企業難收回成本

儘管Uber上市正值美中貿易戰升溫,市場氣氛欠佳之際,但《華盛頓郵報》分析指,Uber出師不利反映市場對於「零工經濟」仍有存疑。

「零工經濟」是指服務平台與參加者簽約後,後者以自由工作者形式,提供接載、送貨、外賣等服務。由於「零工經濟」多屬初創企業,它們的定價一般偏低,以便與現有服務提供者競爭,卻導致企業難以收回成本。Uber自2009年創立起,至今已虧損90億美元(約706億港元),其中單在去年虧損已達30億美元(約235億港元)。

在Lyft和Uber上市前,「零工經濟」企業多以私人投資方式集資,新興經濟模式帶來的憧憬,幫助它們吸納大量風險資金,然而投資基金Federated Kaufmann經理斯圖爾特指出,風險資本的投資者能接受一直「燒錢」,但到了股票市場,「你就必須展現盈利能力」。

對手易進市場 隨時收緊監管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達姆達朗表示,如果Uber未來仍然不能獲利,將進一步凸顯「零工經濟」的深層問題,「他們仍未展示出企業宗旨與盈利可以共存」。美國克雷頓大學金融學系教授約翰遜更稱,Uber的競爭對手能輕易進入市場,政府也隨時收緊監管,加上難以加價以增加收入,Uber根本難以取得盈利。若Uber需減低成本「止血」,則勢必影響司機待遇,甚至導致司機流失。

Uber行政總裁霍斯勞沙希表示,相信Uber虧損已見頂,長遠仍屬理想的投資選擇,又稱科技巨企亞馬遜起初上市時,同樣虧損嚴重,Uber會繼續發展業務,讓股東獲得回報,但承認過程漫長。 ■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