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暴力示威升溫 負能量疫症化

2019-07-28
■左起:何永雄、黃祐榮、曾展國希望社會能接納及聆聽不同聲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左起:何永雄、黃祐榮、曾展國希望社會能接納及聆聽不同聲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近兩個月的暴力示威持續升溫,不但破壞社會安寧,更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破裂。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4小時情緒支援服務數字顯示,單是7月已經處理114宗因社會事件而受到困擾的求助,比6月多出72宗。該機構指出,由於社交媒體每天更新許多相關的負面新聞,令一些沒有政治立場的市民都覺得不安和恐懼,以致負面情緒不斷散播,更有「疫症化」的趨勢。機構呼籲年輕人不要因政見不同而影響與家人關係,部分人更應避免將自殺的人英雄化,以免引起仿效效應。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昨日公佈,由2019年3月至7月25日期間,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及網上聊天服務一共處理近164宗求助個案,其中7月份已處理114宗因社會事件而受影響的求助,6月則有42宗。求助者年齡層為20歲至69歲。

同期的數據中,還有31宗自殺危機介入輔導個案,求助者主要為20歲至29歲,共有13宗,佔近四成。除了對政府、示威行動的不滿和不安,以及擔憂未來外,亦發現他們都受家庭及朋輩間的問題困擾。

倡自愛增溝通 多聽不同意見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表示,由於社交媒體每天更新許多與社會事件相關的負面新聞,令市民產生更多不滿和負面情緒,媒體不斷播放一些暴力、血腥的衝突畫面,令更多就算沒有政治立場的市民都覺得不安和恐懼。

鑑於負面情緒不斷散播,更有「疫症化」的趨勢,他建議市民要懂得自愛、維持生理及心理的生活平衡,不要將問題放大蓋過自己的生活,應與身邊的人多溝通、多聆聽,及接納不同的意見,維持自己的人際關係。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則希望特區政府能夠從較少反對聲音的爭議入手,循序漸進解決問題。示威者亦不應該將自殺者英雄化,否則會引致模仿效應。

專家:「家」是年輕人「避難所」

他並呼籲年輕人不要因為社會問題而放棄身邊的人。他形容,「家」是年輕人的「避難所」,就算發生任何事都改變不了家人的關係,因此家人之間即使政見不同亦應該互相接納和溝通,有必要時應避免圍繞有衝突的話題繼續討論,嘗試在行動上表達關懷,紓緩緊張的氣氛。

何永雄也提醒,與政見不同的朋輩討論時應該尊重彼此的選擇,而非視對方為敵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