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物 > 正文

設計師趙靜 變廢為寶追求純粹生活

2019-08-16
■趙靜在位於深圳的展示廳裡工作。■趙靜在位於深圳的展示廳裡工作。

低碳、純粹、再利用--這是趙靜身上的標籤,也是她追求的生活方式。趙靜曾是一名服裝品牌設計師,她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生產大量的垃圾,這對於生態環境是一種破壞,為了追求簡單純粹的生活方式,2015年她辭去設計師的職位,來到深圳梧桐山「撿破爛」,並改造這些物品,變廢為寶,使其以另一種姿態呈現。

刪繁就簡

甫入趙靜位於深圳的展廳,門簾是用裝咖啡豆的麻袋改造而成的,一旁別具特色的屏風則源自回收來的舊窗框,而她正在着手將裝咖啡豆的麻袋改造成為一個包。展示廳內,掛着她用回收來的舊牛仔服改造的衣服......

「你怎麼弄一堆破爛兒回來?」剛開始在梧桐山做舊物改造的時候,她的房東比較抗拒。但三年多來,趙靜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別人不穿的牛仔褲、舊傢具等撿回家,用設計和創作把「垃圾」變成了生活藝術品,不僅扭轉了房東的看法,還影響到周圍的人們。「後來很多朋友都開始一起『撿破爛』了,」趙靜笑着說,自己目前帶着改造品在內地多個城市展覽,「不一定像我這樣生活,但每個人都可以思考自己的需求到底有多少,刪繁就簡。」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真的需要那麼多物品嗎?」趙靜和她的朋友們,正在現代化城市裡,嘗試探索一種更加環保和純粹的生活方式。

辭職隱居

辭去設計師的高薪厚職,源於長時間對着電腦工作的她突然感到眼睛的灼痛,並被醫院診斷為重度乾眼症,她甚至一度擔心自己會失明。正是那場大病改變了她的觀念,在養病兩個月之後,她終是做出了選擇,辭職並搬到深圳梧桐山山腳下,在村子裡過上了半隱居的生活。

從設計師淪落到「撿破爛」,她的選擇遭遇了家人的反對,但並沒有打消遠離城市喧囂的念頭。她租下村子裡的小樓,在朋友的幫助下,着手以回收舊物改造新居,別人丟棄的床、沙發、窗框、瓶子等,都是她的寶貝。

自從居於山腳下後,趙靜發覺,自己對物質的渴望也越來越少。每月的生活費控制在1,000元以內,而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做一些舊物改造的定製設計,一方面補貼生活費,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與眾分享環保永續的生活方式,影響更多的人。她想做的,不只是舊物改造本身,更多的是關於一種生活方式的探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否能夠維持生活。 ■文、圖: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