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方舟的一生很容易讓人去思索一個問題:這個世界到底對她友善嗎?少年成名,掛着名校的頭銜,知名媒體副主編......她好像過早地得到一個「青年作家」這一生應當擁有的一切。但,總被質疑,被放到一切有可能的平台上去供人品頭論足、與同期的作家進行比較--她彷彿生而便要站到輿論的漩渦中去似的。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蔣方舟在一個內地知名度頗高的節目上坦誠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這個形容不算太新穎,但卻引發陣陣爭議。但她並不將這個定義為自己的「標籤」:「我覺得人本來就是多樣的,在不同的場合只是袒露不一樣的面向而已,這種動態的樣子是正常的,也是好的。」她的人生其實有非常明確的時間線,自己也能倚賴不同的節點去記錄自己的變化:「每個節點我都會盡量給自己留下一個腳印,這是為了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我不主觀上去覺得我對自己的解構和認知會對誰有幫助,但是客觀上似乎受眾於這一切的人是能夠喚起很多人的同感。」
大抵正是因為這樣的思考,屬於蔣方舟的讀者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啊,原來她也會這樣啊。人都會窘迫、脆弱與孤獨,想到有人和自己一樣,就踏實多了。」這興許就是蔣方舟如此思索的目的,「其實當自己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軟弱或問題的時候,你已經開始改變了。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幫助,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她說。
儘管會去剖析自己,但是她不那麼在乎別人朝她身上投擲的感受:「我不關注自己身上有什麼標籤,我並不覺得它們存在。」年輕人最好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但是年紀小小的她早已見識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將自己身上跋扈的刺一根根拔下來,學習放低姿態。
「因為每個人認知我的節點不一樣,有些人對我的認知來自我是清華的學生,也有些是來自於我什麼時候出書,你會發現把每個人的認知組合成一個整體的時候,是互相矛盾的,甚至根本無法成為一個真實的人。從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就慢慢不在乎了,現在是完全不在乎。」
閱讀可遠離「不太聰明的世界」
世界的聲音有時讓蔣方舟感到嘈雜:「有時候我覺得圍繞在我們的社交環境或者媒體環境中,時常被強制關注一些本身價值不強、無意義和淺薄的討論,這是我說的『不太聰明的世界』,那我覺得閱讀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能把你注意力解救出來,關注一些更永恒的事物。」
如果閱讀的人是一座建築,它只是個蒼白羸弱的小房子,卻能關注許多意慾奪門而出,這些意慾的逐漸泯滅,就是蔣方舟逐漸遠離嘈雜世界的結果。從小到大閱讀的充足,令她對世界的看法有着自己不從眾的方式:「我覺得自己已經逐漸培養了去篩選閱讀物的機制了,不過我看的也許是翻譯讀物多一些,所以我的選擇其實越來越多了,這是社會進步帶給我的好處。」
有人十年磨一劍,有人七歲就開始寫書,蔣方舟十年磨了一把知識儲備的劍,這把劍無形,但殺人無形,靠的便是閱讀。本該是一個表達者,但她似乎更擅長聆聽,在進行兩種對立面置換的時候,她明顯會有一段時間的知識思考,這種思考讓她的表達更從容。
寫作不能投射太多個人情感
蔣方舟是一個很會去變相形容的人,別人給她一個概念,她很會將這種概念轉化成屬於自己的方式再表達出來,這也是頻繁上節目去和一些「高知」人士對話的鑰匙:「我後來意識到,我本質上是一個對別人缺乏好奇心的人。」在從事媒體工作的時候,她的主要工作便是與名人對話,但缺乏好奇心讓她苦惱:「也還是因為成長環境的問題,我對人、尤其是名人,不好奇,也覺得疲倦。」
但是在寫作上她的來源卻不是自己的歷練,「我小時候看很多女性作家的書,我發現女性作者有一個共通問題,就是非常容易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寫作階段重合,我一直都比較抗拒用這樣的方式去進行寫作,我從小就希望試試自己能不能把自己剝離開。」
「我對自己的個人經歷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在創作中不太寫自己的事情,甚至不太提自己的感受,」她說:「因為我沒有覺得自己重要到需要讓別人從作品中去讀到。」
作為一個寫作者,她其實很明確其中的要領,不仗着所謂的天賦去肆意揮霍,「寫作不能投射太多的個人情感,如果那樣會很容易失衡的。」
在世俗生活中容易得到快樂
有一位也是寫作者的母親,蔣方舟也許過早地對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個自己模模糊糊、卻自認為清晰的規劃:「從前在飛機上看一部電影,會覺得為什麼沒把這個時間用在讀書、學習上。」何其自律,也好像對自己嚴格過了頭。
少年成名的人,往往更自覺,在萬千眼睛下被看着長大,在成長路上的蔣方舟,是不放鬆的:「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會把生活中的享受視作很墮落的事情,好像不應該去沉溺很觀感的享受。但是現在來說,我覺得不對自己這麼嚴苛了。」她說,「我現在能在飛機上完整地看一部電影了。」
寫作者往往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感受,不那麼容易獲得快樂,蔣方舟覺得自己已經過了那個沉重而複雜的階段:「我在世俗生活中越來越容易得到快樂了。因為以生命的總量來看的話,我覺得自己真的『生活』過的時候還真的不多,生活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事。」
一部爆米花電影,一杯奶茶,這似乎本該是屬於一個少女的基本需求,在蔣方舟看來「很新鮮」,也很「快樂」。
不久之前蔣方舟買了房,「從前我覺得自己的精神上不太穩定的狀態,但是買了房子之後,好像漂泊感會減低很多,因為感覺物質上最大的一塊已經解決了,那麼去做一些不為了賺錢的事情的時候,就會沒那麼大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