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美國「反恐」十八年 中東安全未如人意

2019-09-19

許楨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中東地區強國沙特遭遇前所未見的安全挑戰與防務挫敗。據悉,暫時仍然未明的武裝力量,以遠程無人機為平台,襲擊了沙特的煉油、儲油設施。直到本文付梓,由此引發的沖天大火災仍未受控。由事發至今,沙特原油出口量已經驟跌近半,其盟友美國有政界及民間人士,開展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討論。一時間,中東氣氛又緊張起來。

是次襲擊後續分析的重中之重,當然是發動者的身份與責任。沙特是美國盟友、遜尼派國家龍頭;伊朗是華府死敵,更領導茈鴝唭J、敘利亞等什葉派主導的政權,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政治、軍事聯繫亦不淺。然而,這兩位中東重量級對手,果真會真槍實彈大幹一場的可能性,始終偏低。畢竟,沙特或伊朗直接攻擊對方煉油廠、儲油庫等戰略基建,很可能引發兩國全面戰爭,甚或把深度介入中東局勢的美國、俄羅斯、歐盟一一捲將進來,局面恐不可收拾。

因此,外界普遍相信,是次大規模襲擊,是也門胡塞武裝的「非對稱戰爭」手段。伊朗對胡塞武裝的技術、武備、軍訓支援有多大是一回事;此次襲擊事件的策劃與執行,由誰主導又是另一回事。事實上,無論考慮到阿拉伯聯軍在也門的所作所為,還是胡塞武裝在內戰、抵抗聯軍時的表現,「大衛擊倒歌利亞」發生在沙、胡之間,可能性不小。由此引發的政治聯想,以及地緣、戰略、安全形勢變化,又比事件本身更引人入勝、更耐人尋味。

眼前所揭示的事實,是沙特防務的脆弱,以及「非對稱戰爭」手段的有效阻嚇力,可能在中東蔓延。由此帶來安全格局和意識形態的轉變,並不局限於針對美國、沙特一方。駐敘利亞俄軍、伊朗、伊拉克正規部隊,亦未必有應付同類襲擊的成功經驗、有效機制。由此會否以沙特、中東為起點,掀起新一輪軍事技術與體制改革,以應對「廿一世紀的新游擊戰」,成為未來重要的觀察點。

目前,駐阿富汗美軍進退兩難,亦說明無論投放多少資源,過去近20年間,美國進行的反恐戰爭,以及與之相關的技術、戰術改革,都難以輕言勝利。勉強說來,是汲取了不少血的教訓後,留下疻A參半的戰績。

可以說,從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到今天的美國,中間貫穿數十場中東大小戰爭;無論是超級大國干預中東、中亞國家,還是區域強國出兵周邊,換來的政治、安全成果,都未盡如人意。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並非說說而已,而是實實在在牽涉到大小國家及國民的基本生活、安全與尊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