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航跡偏差0米,準時到達誤差0秒。」10月1日上午,飛過天安門上空後不久,海上巡邏機梯隊二中隊右僚機機長許菲便收到了塔台指揮員的通報。回望機翼側方底下的北京城區,許菲雙手緊握操縱桿,向着下一個航跡點穩穩飛去。
海上巡邏機被譽為「海天獵鷹」,這是自201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首次亮相後,海上巡邏機4年時間裡第4次接受檢閱。此次受閱的空警-500H預警機和運-8反潛巡邏機均是首次參加國慶閱兵。當天上午,海上巡邏機梯隊兩個中隊共6架飛機,分別以「品」字形編隊,「米秒不差」地通過天安門上空,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高樓間飛行 考機師技術
正如參加過兩次閱兵任務的海上巡邏機梯隊二中隊長機領航員何學剛所言,空中梯隊要飛過建築和人口密集的北京城區,這對所有的飛行員來說都是一大挑戰。此次國慶閱兵,海上巡邏機梯隊飛行的海拔高度是500米,而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的海拔高度是572米,比飛機飛行高度還要高72米,這給飛行員造成了一定困擾。
在飛行過程中,海上巡邏機梯隊各型機前後距離、左右間隔分別為40米、50米。「我們梯隊的長機與『中國尊』的橫向距離是940米,我是右僚機,再加上機翼的長度,事實上我距離『中國尊』也就700多米。只要有一點偏差,就會撞上『中國尊』或其他高大建築。」許菲說。
許菲解釋道,在日常情況下,民航飛機偏離航線都是以公里為單位計算的,偏離2公里、3公里的情況經常發生;而此次閱兵,海上巡邏機梯隊是以每小時450公里的速度飛過天安門,在高速飛行中只有做到「米秒不差」,才能順利完成閱兵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