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北上先鋒報祖國 捐資助學育棟樑

2019-10-06
■莊成鑫自稱是「半個湖州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莊成鑫自稱是「半個湖州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

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莊成鑫:教育水平提升 關係國家發展

「我是1947年出生的,12歲就到香港討生活,家庭環境不好,所以沒怎麼唸書就去打工了,只要哪種工作可以多賺一點錢,我就去做,現在才算做出一點點的成績。」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到浙江湖州投資的香港企業家,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華嘉集團董事長莊成鑫自稱為「半個湖州人」,高峰階段在湖州設立9家企業,2017年獲頒「湖商終身成就獎」。莊成鑫尤其關注教育事業,更捐資助學當校長。「我吃過讀書少的苦,所以我知道,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非常重要,這關係到個人和整個國家的未來發展。」莊成鑫說,只要他有能力,一定會盡力回饋社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浙江湖州報道

初見莊成鑫,是在2019「湖州人」大會上,雖然身邊的工作人員擔心他太過勞累,希望縮減訪問時間,但他仍然溫和地笑說,「沒關係,記者大老遠來一趟不容易,讓她多問些。」莊成鑫表示,從小就經歷難以想像的困苦,尚能從容應對,如今更能坦然處之。

12歲打工邊做邊學

莊成鑫年幼時舉家從廣州移居香港,在徙置區成長。作為長子的他,12歲便出外工作幫補家計,先後做過玩具廠童工、車縫工,在士多打過工,在夜總會當過門童。

莊成鑫13歲便初嘗經商的甜頭--從塑膠花廠裡拿取組件,然後分發給徙置區的鄰居裝嵌,完成後再送回工廠,從中賺取微利。

「上世紀6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我跑到橫頭磡那邊的徙置區,交學費學織毛衫。」學有所成後,莊成鑫進入一家毛織廠打工。晚上則到夜校學英文。「即使今日無用,將來總會有用的。」

那時候,由於性格樂於助人,如同事遇到困難時,他會放下自己的工作去幫助同事,即使不懂也會記下來,待放工後到書店看書尋解決之道,因此每天都從早忙到晚。

赴莞設廠轉虧為盈

漫長的打工和學習過程中,莊成鑫逐漸掌握了毛衫紡織技術,於是與其他兩位志同道合者合辦毛衫廠。「大家都沒什麼錢,就去大廠買些生了銹的二手設備,修理好,租了個地方就開業了。」回憶創業初期,莊成鑫坦言非常艱苦。「一日要做十幾個鐘,手停口停。」

創業初期,挑戰不僅來自內部,還有外來的激烈競爭。莊成鑫說,當時日本、韓國及新加坡都「低價搶單」。收入少了,租金開始上升,為了生存,莊成鑫將工廠搬到上水。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連我們這些細廠都沒工開,要放棄做整件產品的工序,只做一兩個工序。」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向,莊成鑫抓緊機遇,翌年3月到東莞辦來料加工毛織廠,成為「開荒牛」。

由於勞動力成本低,競爭力勝人一籌,莊成鑫的廠房開到浙江、河南、江西等地,經營範圍由毛衫,擴展至綿針織品、服裝、毛紡和冷凍食品。2014年,華嘉集團更涉足玩具和動漫產業。

補貼員工子女學費

除了做生意,莊成鑫尤其關注教育事業。1989年,他與母親陳御仙女士第一次到湖州妙西鎮,發現那裡有幾個村的小朋友每天都要走一段很長的路,才能到達鎮中心小學上學。莊成鑫立即出資在妙西鎮管轄的三條村交界中心建立蘭亭中心小學,解決附近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

此後,莊成鑫不斷改善妙西蘭亭中心小學辦學條件,設立「蘭亭教育基金」,用於獎勵和資助部分畢業於蘭亭中心小學、成績優秀或家庭條件困難的大學生;獎勵優秀教師,鼓勵他們勤於鑽研、創優爭先;幫助學校改善信息化教育設施,以提升現代化辦學水平等。莊成鑫更被聘為蘭亭中心小學名譽校長。

「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唸書都沒辦法交學費,每學期8元學費家裡都交不起,需向政府申請免費上學才可以唸書。」懷着感恩的心及對讀書的渴望,莊成鑫特別關注教育,如今,他更補貼員工子女唸書:上大學的獲5,000元補貼,唸高中的就每個月給200元補貼。「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莊成鑫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