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棕地多物流存倉 重置租戶最棘手

2019-10-06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明其道)隨着本港農業式微,不少農地已租予他人改作倉庫、貨櫃場或車房等需要重型機器操作的用地,即俗稱的棕地。棕地從業員的業務需要較大空間,另覓新場所的難度甚高,有棕地作業者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憂慮政府落實棕地收地計劃,令營運者被迫結業,影響逾十萬名從業員。安置就成為收回棕地最棘手的難題,以涉及50公頃棕地的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為例,該區由10年前重啟規劃至今仍未正式收地,原因除了地主的賠償問題外,重置受影響租戶亦絕非容易。

以佔地707公頃的洪水橋發展區為例,當中涉及不少棕地,李先生租用其中一幅佔地25萬平方呎棕地,經營建築材料公司,1999年起又租用棕地作倉庫,存放大型建築材料,例如長20米的鋼鐵。他近10年不斷另覓合適場地搬遷,但始終未能找到與現址面積相若的土地,而且市面上部分短期租約的地契難以更改用途,令他要搬公司舉步維艱,他批評政府忽視業界需求。

業界怕租金貴 器材大難「上樓」

新界倉庫及物流業經營者聯會主席徐位建指出,政府至今未公佈何時及如何收回棕地,令業界非常擔心。早年政府曾建議興建多層大廈安置棕地的作業者,但行內的大型機器根本難以「上樓」,加上大廈的租金勢必較高,業界難以負擔。他估計行內約有十萬存倉物流經營者及從業員,擔心收地令他們的生計不保。

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前主席梁福元建議,政府在每區物色閑置的農地改劃為棕地,暫時安置受影響的作業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