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地除了農地,還有棕地、「祖堂地」等類別,雖然賠償價一致,但各存有不同的收地難題。以棕地為例,它是指新界一些因農業活動衰落而改作其他用途的土地。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去年12月提交的報告,全港棕地共1,300公頃,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1%,其中540公頃已納入政府中長期大型發展規劃項目中。由於大部分棕地都屬私人擁有,政府須引用《收回土地條例》,除了可能要面對司法覆核挑戰,專責小組亦明言發展棕地存有其他困難,包括未納入規劃的760公頃棕地,分佈相對零散,而且安置棕地作業者困難重重。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年2月曾表示會就棕地發展展開研究,評估該760公頃棕地的發展潛力,優先找出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跟進研究,惟至今仍未有結果。
至於「祖堂地」又稱「阿公地」,意指新界原居民承繼祖先而集體擁有的土地,業權人涵蓋該族群所有有血緣關係的男丁。原先是一個族群用來出租田業,將所收的租金分給該族群的男丁,相關的租賃事宜、核數等工作由「司理」負責管理。據了解,現時全港約有近7,000個祖堂,選出的司理都記註在民政署的名冊中。根據《新界條例》,若要出售「祖堂地」,既要司理肯首,也要當區民政事務專員同意,但最棘手是不少祖堂規定,出售公家田產需要所有持份男丁同意才能執行。由於部分新界原居民早已移民外國,要收集所有男丁同意,是一項浩大工程。加上,不少祖堂的後裔分散各地,早已無人打理田產,甚至司理一職也懸空多年,要重新組織該族群也不是易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明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