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萬平方米車間 員工不到百人 產品運輸裝配無人化
來回穿梭的智能AGV激光牽引叉車、不停揮舞機械手的智能機器人、自動化立體倉庫和恒溫恒濕恒壓檢測中心、機器人8分鐘完成2個人1小時的工作......位於山東濟南的浪潮服務器智能柔性生產基地,實現了從柔性化生產到交付服務的全過程智能化。作為內地第一個信息化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工廠,該基地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最新IT技術,把「定」與「智」深度結合,在業界首次實現了服務器生產製造從大規模標準化向大規模定製化模式的升級。■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 山東報道
走進浪潮智能工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在運轉的各種智能機器人,2.1萬平方米的車間只有近100個工人。很難想像,自2016年投產以來,這家工廠交付了服務全球電子商務、移動社交、短視頻等各類雲服務產業的數百萬台服務器,支撐了雙十一、春運等幾乎所有國內大流量、高負載的高光時刻。
據浪潮高端服務器產業基地生產部制程工程師羅希望介紹,智能工廠的產品生產周期從18天縮短至5到7天,人員減少75%,生產效率提升了逾30%,良品率達99.6%。
柔性生產線化整為零
濟南浪潮智能工廠由2條柔性智能生產線、1座智能立體倉庫、智能老化中心、8大嚴苛品控實驗室和智能現代化的物流中心五大核心部分組成。在浪潮的全球產能中,浪潮的定製化產品和高端服務器基本來自於浪潮智能工廠。
據羅希望介紹,智能工廠把柔性生產線化整為零,分為計算、管理等10個獨立節點,分別由獨立的系統來控制,每個設備員負責不同的節點即可,兩條柔性生產線可同時兼容10個不同產品並行生產,無需換線等繁雜準備。而由空中運輸線、智能激光引導運輸車等組成的裝配環節,則完全實現運輸搬運的無人化。僅此環節,即節省了逾30個工人,工作效率亦大大增加。
「我們設立了六大智能信息系統,它們給所有的硬件賦予生命,然後在人工的干預之下,把物料準時運到所需要的員工面前,把機器送到指定的位置,通過數據的互聯互通來保障了整個工廠的有序運行,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控制。」羅希望說。在其看來,軟硬件系統搭建了整個智能工廠的生態。
智能機器人節省人力
在生產區域中部,記者看到幾個大型智能機器人正在作業,其中一款自動入櫃機器人格外引人注目,與其他機器人有所不同,這款智能裝配機器人有一個直徑約30至40厘米左右的機械手。
「為了讓機器人具備人手一樣柔和的功能,我們加了很多傳感的裝置,包括加了一些光學的元器件。因為每一個產品的平衡度都不一樣,甚至每一個產品裡面每一個槽位都不一樣,它會對每一個槽位進行拍照取值,經過後台模擬計算調整高度和寬度,再確定怎麼插入,相當於系統重新建立模塊,與以往大規模生產只需一套模型完全不同。」
據羅希望介紹,這道工序以前需要兩個工人用同等力度進行作業,完成一次需要40分鐘左右,現在機器人只需要6分鐘。與人員操作相比,機器人的標準化操作動作可以減少人員用力不均造成的節點撞傷損壞,達到節點入櫃的零缺陷。
在自動入櫃機器人不遠處,是智能分揀機器人和智能鎖附機器人。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對產品批次識別後分揀或裝配,節省人力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智能鎖附機器人8分鐘能完成130顆螺絲的鎖附,這樣的工作量2個工人全力做也要1個小時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