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業餘小劇場團隊的堅持

2019-12-11
■Simon(右二)與排場好戲成員合照。■Simon(右二)與排場好戲成員合照。

排場好戲藝術總監李健文(Simon),當年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在2006年成立排場好戲,僅僅因為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藝術是做我覺得好的東西,我不會考慮社會是不是接受。」曾經在傳媒行業工作多年的他,覺得自己無法待在一個「行業」當中,因為要顧慮的太多。相反,小劇場卻提供了一個途徑讓他可以表達和分享其他媒介沒有的東西。

《老豆,我返蟑僎滿n是Simon編導的一個劇目,內容非常簡單,講述三十多歲的兒子和父親的關係,當中發現傳統文化帶給我們很多的禁忌,用小劇場的方式呈現電視電影無法創造的一個空間。劇目結束以後,其中一個觀眾分享自己雖然看戲的時候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就哭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跟爸爸聊天。「演出成功和失敗都是在於究竟有沒有引發觀眾意想不到的反應。藝術的『成效』一定要多於你自己『計算』的才有意義。」Simon認為小劇場除了能夠與觀眾在同一時空交流外,引來觀眾真摯的反思,就是它最高的價值。

小劇場拉近人的距離

黃毅謙(William)是劇團排場好戲的其中一個業餘演員,三十餘歲的他正職是一名牙科醫生。William首次接觸戲劇是在小學的畢業營,那時就認定戲劇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但因為要專注於學業,再次接觸戲劇演出已經是大學參與校外戲劇課程的時候。近日William正為排場好戲小劇場的劇目《哭笑是Hong Kong》籌備演出,需要兼顧全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排戲,難免要犧牲與家人和朋友見面的時間,但是演出結束以後他覺得一切都值得,因為小劇場總是有一份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和一大班原來互不相識的人經歷一段時間,合作完成一件事,無論結果是好還是不好,大家都會變得很親密,這些都是成年以後很難找到的感覺。劇場總是讓人與人之間更貼近。」小劇場除了將William與人的距離拉近以外,他認為小劇場比起專業劇團,可以有更多空間做實驗性的嘗試,藝術發展空間比較大。

過去修讀理科的William,求學時期能夠接觸基礎戲劇的機會不多,反觀國外的學生從小就開始朗讀劇本,每年學校都有至少一次戲劇製作,接觸面就比香港學生要廣。「明明是名著,我們都好像沒有讀過。」William認為即使學校用文學的角度去看名著,演繹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分析的方法也不同。能夠有機會演繹劇本,會對裡面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對於做人處事也會有不一樣的態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