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詩語背後】長相思.將身浪裡狂

2019-12-11
■香港青年學生參與「七十年七十城聯讀」活動。 中新社■香港青年學生參與「七十年七十城聯讀」活動。 中新社

江 鄰

香港的局勢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從此時此刻的香港,來到首都北京,參加這樣一場讀書活動的盛典,竟覺得有些奢侈。

感謝主辦方給我這個機會,代表「七十年七十城聯讀」活動收官城市香港發言。聯讀活動歷時半年,覆蓋72座城市,而首發城市重慶,是我出生和長大的地方,是我的故鄉。因此今天的活動,於我有特別的意義。根據活動主題,結合自己在香港十幾年的感受,談四點體會。

(一)香港的閱讀符號。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裡,香港有虓弗j的符號意義。一個是政治符號,香港被割讓作為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承載物,1997年回歸祖國被視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一座里程碑。另一個是經濟符號,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半個世紀的經濟奇跡,使之成為當之無愧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引擎。因了它的政治符號,我們對香港抱有特殊的偏愛,甚至有些嬌縱。因了它的經濟符號,我們對香港格外重視,在經貿安排、大型基建、區域規劃等方面時有牽就。

這兩個符號如此強勢,以致我們對香港的歷史閱讀,在很大程度上被符號化了。說起香港,每每強調的都是它的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我們在很多時候忽略了,香港作為中西文化充分交融之地,始終擁有自己的社會風格和文化含義。它的社團文化、諮詢民主、法治傳統、契約精神,處處彰顯茼菑v的獨特存在。

(二)香港的文化特徵。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說法,曾經風行一時。後來又有人說,有過饒宗頤,香港不再是文化沙漠。這兩個表述,出於同樣的思維邏輯,反映了經院主義的文化觀和所謂主流文化的傲慢。其實,只要我們用包容的心靈去感悟文化的多樣性,就會發現,香港的文化土壤從來不曾板結,香港的文化產品任何時代都沒有缺席。

在香港的文化大觀園裡,固然有饒宗頤清矍的身影從國學殿堂翩然而來,也有四大天王的流行旋風從香江之濱掠過神州大地。金庸梁羽生的武俠江湖,激昂荋X代人的精神家園;遍佈全港的快速路和天橋網,如城市血管流淌茈H人為本的建築理念;六大宗教和眾多民間信仰,各有各的道場,相輔相生......還有生機勃勃的郊野公園,古韻悠悠的原住民村落,超現代的高樓大廈,老照片一般的街頭巷尾,共同構成了一片生意盎然的文化綠洲。這種多元文化的薈萃,舉世無雙,也許只有盛唐時期的敦煌,堪可比擬。

(三)香港的閱讀視野。香港的人口構成,決定了它的閱讀視野。二戰結束時,香港只有50萬人,到1953年驟增至250萬人,僅1949年就增加了近80萬人。這些人多數來自內地,不管是來自廣東的,上海的,福建的,或者內地其他地方的,他們的文化認同都是內地或內地某個城市,而不是香港。南來的知識分子,更有一種文化上的「國族想像」,與1949年遷徙台灣的知識分子一樣,不免生出「花果飄零」之歎。所以,那一代人的閱讀視野仍以修齊治平為魂,以大江南北為根。武俠世界的江湖豪傑,馳騁南嶺北漠,縱橫西域東海,天下之大,豈是香港這區區邊島容得下的。

然而,隨茩輕隞P內地的長期區隔成為既成事實,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入社會。對他們中的多數人來說,中國內地慢慢變成一個「帶點恐怖」的陌生鄰區。生活在殖民統治下,他們沒有寄人籬下的感覺,而是平凡地長大荂A把香港看作一個城市,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漸漸地,香港的閱讀視野開始向本土轉移。在這個轉移過程中,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麥理浩之治」具有標誌性意義。正當壯年的金庸,1972年9月完成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後封筆,可以看作香港閱讀視野變化的風向標。而外表玩世不恭內心江湖道義的韋小寶,或許正是金大俠給新舊交替中香港人的畫像。

(四)香港修例風波與讀書活動。回歸以後,香港的閱讀視野重新投向整個國家。但是,過程充滿曲折,衝突時有發生。這次修例風波,把兩者之間的矛盾推向極致。中資機構、內地籍大學生、說普通話的人,都成為衝擊對象。暴力不斷升級,極端主義者甚至提出「攬炒」口號,以香港百年基業為人質,大有「港獨」不成便同歸於盡的囂張和癲狂。

正當風雨如磐之際,在趙從旻女士的促成下,香港青年學生參與了「七十年七十城聯讀」活動。整個活動包括三場讀書分享會,分別由香港青年協會、香港華菁會、漢鼎書院承辦。青協以漂書為特色,主要面向香港本地青年;華菁會請來海歸精英導讀,主要面向內地出國留學返港的青年;漢鼎則是家長、學生、老師、嘉賓共讀,內容豐富而立體。

經過這場修例風波,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香港的角色和作用已然今非昔比,關注重心應從政治、經濟的硬件比拚中,更多地轉向教育、文化的軟件開發上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讓香港充分利用國際性城市的特色和對外聯繫廣泛的條件,更好地發揮中西文化交流的紐帶作用,承擔起國家雙向開放橋頭堡的歷史責任,積極主動地促進國際人文交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如然,我們這場讀書活動,就恰逢其時,風雲際會,進入歷史的大視野了。

一百多年來,香港一直都在適應環境,不斷書寫傳奇。今天,這顆飽經滄桑的東方之珠,又處於新一輪深刻變革之中。在這裡,我想與大家分享一首小令:

風微涼,水微涼,

鳥語啾啾晚菊黃。

白沙隱約霜。

好兒郎,沐朝陽,

天作錦衾海作床。

將身浪裡狂。

這首長相思令,本來是我前幾天去香港淺水灣晨泳時填的。當時諸般感受,時節不居,涼意漸起,噪音不已,還有弄潮兒搏浪的激情,正正切合了當下對香港的期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