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杜梨樹下再敘新曲

2019-12-13

鍾 倩

今年是路遙70周年誕辰。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想起路遙。當年,開始寫作那會兒,為了能補貼家用,我拚命地寫些評論,經常累得動彈不得。朋友送給我一套《平凡的世界》,連續幾個深夜讀完,這是我第二次讀路遙,印象最深的是田曉霞因公犧牲後,少平赴約古塔山杜梨樹下的約會,那一幕場景令我熱淚盈眶。

十年後,我再次欣賞到這一幕,是在央視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期中的舞台劇,郭濤、杜淳分別飾演孫少安、孫少平。「有沒有比你更寬闊的河流,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難,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愛耐塞......」耳畔回響着艾特瑪托夫《白輪船》中的對白,眼前浮現出少平和曉霞的命運軌跡,我的心是戰慄的,我的雙眼再度濕潤。

杜梨樹,屬於鄉野、自然,它看似平凡、卑賤,又是那麼的生生不息。它象徵着愛情、理想、美好、遠大的前途,也蘊藉着一個農村孩子內心深處滾燙的夢想。我注意到,杜梨樹下的約定,貫穿路遙的全部作品。在小說《夏》中,杜梨樹見證着楊啟迪的喜悅。他暗戀着蘇瑩,有一天,蘇瑩送給他兩顆西紅柿,他激動萬分,光着膀子舉着兩顆西紅柿,繞着山頂的杜梨樹熱情奔放地跳了起來。稍後,他「重新坐在老杜梨樹下,瞇起眼,出神地望着三伏天綠色濃重的高原,望着藍天上的浮動的白雲,啊,世界多好!」這一幕,讓人頓覺空氣也是甜沁沁的。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的主人公馬建強,他在心裡暗暗地喜歡吳亞玲,卻不肯接受對方的好心幫助和糧票接濟,寧可獨自跑出校園去燒磚窯的地方燒土豆、吃野菜,寧可餓得頭暈眼花,走路打軟腿,苦苦地挨日子。然而,山坡上的杜梨樹成為他臨時的避風港,「我靠着山坡上的一棵老杜梨樹,漸漸地,身心就像夏天泡在溫溫的河水裡那般舒坦和愜意了。一片梨樹的葉子輕輕地飄落在了我的頭髮上,我取下來,長久地看着它。風霜染紅的葉片,像火苗似的在掌心裡跳動着。」跳動的火苗,那分明是一抹飄渺的希望啊!

無獨有偶,路遙筆下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也是發生在杜梨樹下,令我記憶猶新。他們第一次約會就在這裡,「他走到了村外河對面一塊谷地裡,在一棵杜梨樹下舒服地躺下來,激動地聽着那甜蜜的腳步聲正沙沙地走近他。」杜梨樹下,有愛人之間的體恤,也有心照不宣的甜蜜,「巧珍輕輕依傍着他,臉緊緊貼他胸脯上,像是專心諦聽他的心如何跳動。他們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牽牛花繞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閃閃的珍珠一般撒滿了暗藍色的天空......頭頂上,婆娑的、墨綠色的葉叢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朧的月下泛着點點青光。」這段描寫,詩意裊裊,不知醉倒過多少讀者,又叩擊着多少痛苦的心靈。令人歎惋的是,巧珍嫁給高拴那天,她回望的仍是杜梨樹下,戀戀不捨的是那段無果的愛戀。「在估計快要出村的時候,她忍不住用手捺開蓋頭一角,她看見了加林家的鹼畔,她曾多少次朝那裡張望過啊!她也看見了河對面一棵杜梨樹--就在那棵樹下,在那一片綠色的谷林裡,他們曾躺在一起,抱過、親過......別了,過去的一切!」看到這裡,我的淚水止不住地肆意流淌,世間還有什麼比相愛而不得更殘酷的事情呢?錯過了巧珍,離開了亞萍,當高加林辭掉通訊員幹事,帶着滿滿的悔恨回到老家時,想必他也會再去杜梨樹下重溫過往。杜梨樹與黃土地,映照着高加林、孫少安、孫少平、馬建強、高廣厚等的苦難人生,誰能說這裡面沒有路遙自己的人生呢?苦熬過、痛哭過、絕望過,但是,最終他們沒有鬆開那根細細的命運繩索,在黑暗中匍匐前進,贏得一個日漸光明的未來。

關於路遙,我一直不敢用「讀懂」二字,尤其是了解到他生命最後兩年的時光。那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況味呢?沒有親身體驗過,永遠都是隔靴搔癢。路遙曾說過,「孫少平上學苦難不算什麼」,言外之意,他的命運比少平、少安還要悲苦。從一碗油茶說起。他的父母沒有文化,家裡十口人,窮得揭不開鍋,便把他過繼給大哥家。送他去伯父家的那一天,七歲的路遙跟着父親走了一天的山路,磨破了鞋子,不得不光着腳走。途中,父親用僅有的兩角錢給他買了一碗油茶,多年後路遙回憶說︰「我知道他再也拿不出一分錢。」或許,很小的時候,上天就偷偷地在他的口袋裡放入一支金筆,讓他用來犁盡這個世界的苦難,而他在奮筆疾書的同時,也將勞作的汗水、吃苦的精神、頑強的意志緩緩地注入了陝北大地。

「平凡的世界」並不平凡,小說外的生活更加艱難。出版過程一波三折,獲獎之後瑣事纏身,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為了給弟弟安排工作他不得不低頭求人,為了不被打擾他隱居在招待所裡編輯文集,為了離婚後女兒路遠有個良好居住環境,酷暑難耐強忍病痛他安排新家裝修,入院治療中他與弟弟王天樂突然失和......病痛在身,身體孱弱的他獨自去了信仰聖地延安,沒想到剛下火車就被送進了醫院;臨終之際,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爸爸媽媽捨不得,還是爸爸媽媽最親」;去世之後,他的文友航宇、李秀娥等為他擦身穿衣。

航宇在紀念路遙的書中有段文字,被我抄錄下來:「這個冬日,還是讓人感到不寒而慄。作家沒能給他的家人留下一言一語,和像模像樣的物質財富,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匆匆地告別了這塊土地和人民。他希望有那麼一天,早晨仍然從中午開始,他可以平心靜氣地再次投入到莊嚴的勞動。」距離那個冬天已經過去二十七年,但是,我仍然能夠感受到路遙沉重的呼吸、執筆的掌溫,和生活的熱情。即使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沒有放棄寫作--他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沐着苦難光輝的文學著作,更多的是普通人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人生路遙,心懷夢想,永不放棄。是的,內心始終有個聲音告訴我,路遙還在,因為他的作品一直被後人重讀和發現;路遙還在,因為他的精神從未褪色,這個時代是如此的需要和仰仗。

杜梨樹下,落葉打着旋兒般地漫天飛舞,如火焰,似雲霞,滿目蕭瑟中,緩緩染紅了大地。路遙的故事似乎剛剛開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