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演藝蝶影】君子之爭

2019-12-13

小蝶

坂本龍馬是十九世紀中日本幕府末期的土佐藩鄉士。他名為龍馬,據說是在他出生前夕,他的父親在夢中見到一匹金黃色的馬從天而降,而他的母親則夢見一條金龍飛天,因而得名。自父母雙亡後,他由姐姐乙女照顧。乙女更教導他學問,他則擅長劍術,是天生的劍術家。

他長大後,日本的武士提出尊王攘夷思想,改革社會經濟制度,推倒幕府,宣揚學習西方思想和文化的維新運動。新選組是幕府的京都巡邏警衛,任務是剷除維新志士。龍馬是維新志士之一,並與脫藩浪士建立日本龜山社中,即後來改稱為海援隊。他既是武士,也是革命先驅,帶領被遺棄的浪人和人民走向新時代。

日本編劇成井豐將坂本龍馬的故事寫成劇本《裏切り御免!》,講述屬於幕府陣營的新選組隊士立川迅助為了調查警察被殺害的案件而混入以坂本龍馬為首的維新志士集團。他在調查期間,與坂本龍馬和一班武士結識。在相處一段日子和與武士們產生種種衝突後,他從「敵人」身上領悟出比鬥爭和成敗更加重要的事情。

劇場空間上星期將《裏切り御免!》改編為《坂本龍馬の背叛﹗》,將立川迅助和坂本龍馬這雙本是敵人的相交相惜故事搬上香港舞台。在這個長達接近三小時的日本舞台劇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些中國人向來珍視而又很多時候被現世人遺忘的傳統美德。

在舞台劇開始時,立川迅助遇上受了傷的坂本龍馬。雖然他有要務在身,但見到有人需要幫忙,他也停下腳步,為後者包紮傷口,拯救生命。還有,他和坂本龍馬都不肯濫殺無辜,以百姓的福祉為上,都是體現仁的精神。

當坂本龍馬知悉曾救他一命的立川迅助原來是敵方新選組的隊士,即使立川迅助落在他手上,他也不肯殺害他,因為他視立川迅助為他的恩人。他說︰「我沒有一把用來殺恩人的刀。」知恩圖報、報恩向來是中國人所重視的。另一方面,立川迅助也沒有因為曾有恩於坂本龍馬而希望對方放過自己,是施恩莫望報的例子。

立川迅助混入維新志士集團,與一班武士結成朋友,是日本版的「無間道」。即使大家的立場對立,他仍然不忍出賣或傷害他們,盡了朋友之義。他的上司山崎丞被捕,他拚死相救,也是出於他的義。

立川迅助與雪乃相戀,答應一年後完成任務,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當天回來與她團聚。雖然他不能如期歸來,但他仍在三年後的十二月二十五日重返故地。雪乃堅守一千個日子,展現中國婦女堅貞的德行;立川迅助緊守承諾,重回愛人身邊,展現的是中國君子的信。

那麼,忠呢?常言道,忠義兩難全,這是立川迅助和坂本龍馬最大的矛盾,亦是全劇所要探討的重點。因此,劇名為《坂本龍馬の背叛﹗》。立川迅助和坂本龍馬在效忠和背叛自己所屬的組織中掙扎,因為他們明白到在效忠之上,原來人還有更多更崇高的美德。

本劇令我最欣賞的是立川迅助和坂本龍馬這對敵人所體現的儒家精神。雖然他們各屬不同組織,亦各有立場,可是,在面對種種衝突之中,他們都是保持着君子風度。即使大家信念不同,任務不一,但彼此尊重,不出惡言,不胡亂攻擊,不會為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傷害無辜,弄至生靈塗炭。這種君子之爭才是高尚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