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詩語背後】別島喚潿洲

2019-12-17

江 鄰

南中國海有幾個小島,頗耐人尋味。一個是香港島,面積78.59平方公里,島上誕生了無數傳奇。一個是澳門半島,面積只有8.9平方公里,發生的故事也不少。我這裡要講的卻是另一個小島--潿洲島,面積24.74平方公里,大約是澳門半島的三倍,香港島的三分之一。

潿洲島是何方神聖?想必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其實,我也是因了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才得知潿洲島的存在。把它同香港、澳門相提並論,主要是對它過去影響力的想像,也是對近代以來南中國海歷史變遷的感慨。

2014年5月17日,香港青少年國情體驗和創新創業基地在廣西北海市啟動。這是香港青少年國情教育的新嘗試,力圖把國情培訓、生活體驗、文化交流和創業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體驗中受教,在創業中成長,親身感受內地的變化及商機,增強對國家發展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參與感。我與一眾香港青年領袖,專程赴北海出席基地的啟動儀式。活動結束之後,主辦方強烈建議我上潿洲島看一看,可以加深對北海歷史文化和投資環境的理解。

潿洲島距北海市區36海里,乘快船前往約需一小時。該島位於北部灣海域中部,北臨廣西北海半島,東望廣東雷州半島,西面越南下龍灣,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作為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島上遍佈海蝕、海積及熔岩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潿洲島還是東亞地區候鳥遷徙印尼群島、南中國海和中南半島的重要中轉站。

據記載,潿洲島古屬合浦郡,漢時即有漁民居住,宋時珍珠採養業已成氣候。范成大在其《桂海虞衡志》中寫道:珠,有池在合浦海中孤島下,名「望斷池」,池深可十丈,四周如城郭。明萬曆六年,潿洲島開始有移民從雷州半島來島上墾耕,人丁漸旺。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到明末清初成為遐邇聞名的南國漁村。遙想當年,心馳神往,歌以詠之:

別島喚潿洲,長風逐白鷗

花香幽徑與,帆影鷕y收

日落流霞醉,月升萬籟羞

有緣三五客,把盞話悠悠

明萬曆十九年,有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的戲劇大師湯顯祖,被貶謫雷州半島。一日,遊覽潿洲島,賞夕陽,看珠池,睹物思人,感慨萬千,留下一首長律,名《陽江避熱入海,至潿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詩中寫道:

日射潿洲郭,風斜別島洋

交池懸寶藏,長夜發珠光

閃閃星河白,盈盈煙霧黃

氣如虹玉迥,影似燭銀長

然而,潿洲島終歸不是世外桃源。清康雍乾嘉四朝,因潿洲島「孤懸大海,最易藏奸」而發出封禁令,迫使潿洲居民三度內遷,駐島行政機構裁撤,僅餘少量寮民居留。咸豐末年,數以百計的客家人因避戰亂,不顧官府之禁陸續來島定居。同治六年(1867年),鑒於島上民居已成事實,官府重開島禁,雷州、廉州一帶船戶客民紛紛移居島上。至此,荒置百數十年的潿洲島,漁歌再起,田廬重興。

是時的中國,國門已開。葡萄牙人佔據了澳門半島,英國人佔據了香港島,法國天主教勢力乘機染指潿洲島。

在潿洲鎮盛塘村,有一座天主教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教堂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傳教士所建,1869年開工,歷時10年建成,乃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主殿高13.5米、長56米、寬17米,可同時容納1,500人。建材主要取自海底珊瑚沉積岩,是典型的法國哥特式建築,高聳的尖塔以「向天一擊」的動勢,隱現天國神秘之感。

教堂往往是殖民地首批建築之一,其規模反映了殖民者的影響力。當時的潿洲天主教堂,與香港1865年擴建的聖約翰大教堂、澳門1885年改建的望德堂不相伯仲。在一個遠離大陸的孤島上,建起這樣一座氣勢雄偉的大教堂,印證了早期傳教士的精神高度,也反映出他們十分看好潿洲島的發展前景。

當然,後來的潿洲島,並沒有發展成為香港、澳門那樣的國際都市。歷史是怎樣錯過潿洲的?緣由種種,從根本上講與法、英、葡三國的殖民經歷有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三地所依託的中國內地城市北海、深圳、珠海的發展軌跡。不過,對潿洲來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它得以完整保留了自己的原生態,從而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處女島。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中國十大最美麗海島,潿洲島名列第二。2010年,《北海潿洲島旅遊區發展規劃》獲批實施,潿洲島成為繼海南島之後,第二個被明確定位為發展國際高端休閒度假旅遊的海島。

也許正是這樣的機緣,成就了楊振寧與翁帆的潿州牽手。2004年10月6日,82歲的學界泰斗與28歲的才女在這裡擦出愛情火花。如靜灘疊浪,備受娛樂江湖關注,也成為日後潿洲島旅遊最津津樂道的話題。記得我那次上島,與同行的香港華菁會副主席田斌,一路好風景好心情,聊得最輕鬆的,便是把湯顯祖的潿州詩附會到翁楊之戀上。八年後,楊振寧90華誕學術紀念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比他年長一歲的許淵沖教授還即場賦詩:

振寧不老松,揚帆為小翁

歲寒情更熱,花好駐春風

此時此刻,當我記錄下這些思維的碎片,回想起五年前的潿洲之行,感懷這個南國小島的歷史命運,一句話浮上腦際。這句話是愛爾蘭新銳女作家薩莉.魯尼說的,貌似雲淡風輕,卻充滿人生智慧:無論如何,生活還是會給予我們這些歡快的時刻(Life offers up these moments of joy despite everything)。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