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黃若禮冀留住澳門味道

2019-12-19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程相逢、馬琳 澳門報道)「如果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澳門回歸20年來的發展,我想我會用『傳承』這兩個字。傳承一種味道,傳承一種好的價值觀,傳承一種好的文化,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澳門老字號餅家咀香園的第三代掌門人,黃若禮一直將這一份家傳的事業當成一種美食文化去經營。回歸以來,得益於國家個人遊政策,咀香園與澳門旅遊業同步發展,已經發展成為澳門旅遊業的一塊生招牌。

新馬路,遊客到澳門逛街的首選之地。咀香園第一家分店就位於新馬路209號。咀香園餅家的董事總經理黃若禮幾乎每一天都會到店裡巡視。「我記得回歸那時候,我們剛剛開了這家分店,正在籌劃開第二家分店。澳門回歸祖國,是每一個中國人期盼已久的大事,對於澳門市民來講,我們更加期待特區政府成立後可以改變澳門令人擔憂的社會治安問題。」

治安變好 銷量急升

「回歸後最大的變化就是治安好了很多,我們的銷量上也升得很快。」然而,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徹底退去,澳門的經濟並不景氣。黃若禮回憶說:「特別是到了2003年非典肆虐時期,我們的業務量降到只有原來的兩三成。幸好中央及時出台了港澳個人遊政策,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了很大幫助。」

「很慶幸,我們咀香園屬於手信行業,得益於澳門旅遊業的發展,我們抓住了機會,搭上了這趟快速發展的列車。」黃若禮認為,內地的個人遊政策帶動了澳門旅遊,手信是最受惠的行業之一,其中,與澳門旅遊「捆綁」推廣,佔領消費市場制高點,可說是咀香園餅家快速擴張的一條獨門秘技。

黃若禮以鮮明而有層次的推廣戰略,清晰地勾勒出了咀香園餅家的品牌形象,咀香園是同澳門分離不了的東西。「開心暢遊在澳門,經典手信咀香園」也成為了旅客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黃若禮說,這麼多年來,為了確保傳統口味,咀香園一直堅持澳門製造。

多年來,為追求品質,黃若禮經常親力親為到工場巡查。8萬平方呎工場,約有200名人手,機械化不斷優化提高產能,但仍有部分工序需要堅持人手製作,在追求量產的同時,亦保留傳統口感及風味。他說,澳門有良好的飲食文化及品質要求,要做到家喻戶曉必須有好的產品口碑。

「我爺爺最初開創餅家,其實是製作一些糕點供碼頭的工人果腹,工人吃不完帶回鄉下分給親戚朋友吃,慢慢給人留下一個印象,就是澳門有賣這樣的手信。到我父母這一代,他們很努力提升餅食的品質,將製餅的工藝發揚光大。到了現在,我的任務就是要推動手信行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黃若禮分析了三代人不同的經營特點,每一個時代,澳門咀香園都是充滿活力、充滿朝氣的品牌。

「沒有回歸,就沒有澳門手信業」

近年,澳門咀香園與文創品牌「澳門佳作」攜手,推出嶄新概念的澳門原創品牌專門店「官也墟」,集結澳門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作,從視覺、味覺、聽覺多方位展現澳門從過去到現在的獨特魅力和風情,將澳門手信美食與創意產品有機融合,成為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黃若禮說,這是一種新嘗試、新模式,咀香園甘做傳統與新興產業結合的「白老鼠」。

他說:「沒有澳門回歸,就沒有澳門手信業的發展。我們其實只是澳門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未來,我們還是需要繼續傳承,產品製造的工藝、味道,以及它所包含的文化內涵,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因素。在傳承經典的同時,不斷地注入新的生命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