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1/3港企有意回流設廠

2019-12-26
■室內農業種植工廠Farm66綠芝園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譚嗣籇稱,若能做到100%使用率,年產量可達100噸。 記者殷孝玲  攝■室內農業種植工廠Farm66綠芝園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譚嗣籇稱,若能做到100%使用率,年產量可達100噸。 記者殷孝玲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去年11月,科技園公司跟生產力局合作,調查業界如何看待香港再工業化。根據該《香港先進製造業發展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超過1/3的受訪企業已在港生產、正在計劃實行或考慮在港生產。當中有6個主要行業表示有興趣在香港設廠,包括機械人及自動化設備、醫療器材(包括植入式醫療裝置)、電子產品及資訊科技設備(包括物聯網)與關鍵零組件、數碼印刷及印藝媒體、精密金屬件及模具和鐘錶。

最關注配套是否足夠

報告指出,這些行業的初步想法希望於未來3至5年在香港設廠。至於計劃如何,他們都非常謹慎,始終製造業的投資回報期較長,需要承擔的風險亦大。所以這些行業大都希望香港的「再工業化」環境和條件許可時便向前推。業界關注有否合適廠房設備、租金、補貼、研發及技術支援外,也關注其他周邊服務,如供應鏈支援、測試及認證配套、機械和自動化系統與共享設施,以及品牌建立等。此外,由基建、研發、測試,到生產、推廣及營銷,企業需要完善的「再工業化」發展機制。

Farm66綠芝園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譚嗣籇就道出配套設施對再工業化的重要性。未落戶大埔工業h前,他在觀塘工廈的種植場因用地條款不可做農業用途而連累物業被「釘契」,面臨停業。他曾考察過百個地方,發現大部分都不適合做室內種植,因為做室內種植需要樓底高、樓層承載力高,以及場地前身未曾從事污染工業,同時周邊也要沒有污染工業,在多方面要求之下,香港不是很多地方達標。兩年前的施政報告提及將室內種植場包括養魚納入屬於非污染性的工業用途,經過科技園協助進駐大埔精密製造中心,才得以繼續經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