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推進屬地化經營已成為國際工程承包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亦是企業在國際市場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陝建近年也大力推進屬地化,通過在當地註冊公司,聘請當地僱員,履行社會責任,樹立了在當地的主流品牌形象。目前陝建華山國際已在海外30多個國家佈局項目和分公司,在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也加強了與當地的融合,有利於進一步開發市場。
張義光告訴記者,屬地化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國內的人力成本非常高。以公司新開闢的孟加拉市場為例,從中國派一個工程師到海外,最少一月得2萬多元面人民幣,下同)的工資,但在孟加拉當地,5,000元就能請一個非常棒的工程師。」他同時表示,對陝建集團來說,在當地註冊公司,就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讓對方先贏,讓對方多贏,最終實現共贏。「我們不能僅僅是去當地承包一個工程,而是要給當地創造價值。」
擬聘當地人任職中高層
隨着海外市場不斷擴大,陝建也面臨着複合型管理人才短缺的瓶頸。「因為對國際法律、商務環境不夠了解,對菲迪克條款掌握不夠,語言文化不熟悉,不少企業都曾蒙受巨大的損失乃至虧損,但這些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乏國際化經營管理複合人才。」張義光說。
他表示,目前陝建在屬地化的過程中,大量聘用國外勞工已成為常態,但是真正的屬地化,應該是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屬地化。「我們正在嘗試,希望不久的將來在馬來西亞、孟加拉、迪拜等地能探索出一條成功的路徑。」
「針對海外板塊,我們提出『一體兩翼,雙輪驅動』的發展思路,就是要以工程總承包為主體,一翼做好投融資,一翼做好進出口貿易。在加強企業之間合作的同時,力爭參與一些國家政府間重點項目的合作。」他說未來陝建將爭取參與或組建更多基金,通過基金帶動工程承包進入國際高端市場。同時成立貿易公司,依託所在國開展進出口貿易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