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港人精神受創人數堪比戰區

2020-01-11
■社會動盪令港人陷入精神低谷。圖為不同政見市民在示威活動上互相指罵。 資料圖片■社會動盪令港人陷入精神低谷。圖為不同政見市民在示威活動上互相指罵。 資料圖片

22%人疑患抑鬱創傷後壓力症 成人中招較10年前增5倍

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暴亂持續逾半年,不少香港市民因此陷入精神低谷。香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去年香港持續社會動盪期間,平均每5名受訪者中就有一名(22%)患有疑似抑鬱症或疑似創傷後壓力症(suspected PTSD),有關比例比「佔中」後更差,與經歷大型災難、武裝衝突或恐怖襲擊地區的精神病患病率相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過去10年,港大醫學院一直跟進評估市民精神健康,是次研究把2009年至2014年逾1.8萬香港人的調查數據基線,再比較2014年「佔中」期間與前後,以及2019年修例風波社會動盪期間數據,評估比較市民的精神健康。修例風波相關數據於去年6月至11月收集,有1,600名至1,736名18歲或以上本港市民受訪。

疑似抑鬱症者佔11.2%

研究結果顯示,在修例風波期間,患有疑似抑鬱症者佔比約為11.2%,「佔中」後的2017年的有關比例為6.5%,但2009年至2014年的基線水平卻僅為1.9%。去年社會動盪發生後,患有疑似抑鬱症的成人人口較10年前高出5倍,增加59萬人,比「佔中」後亦高出近一倍。研究人員估計,當中30萬人的增幅與去年社會動盪有直接關係。

在創傷後壓力後遺症方面,2015年11月(即「佔中」後一年),大約有2%的成人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症狀。而在去年社會動盪期間,患有懷疑創傷後壓力症的成人佔比約為13%,比「佔中」後高六倍,即相當於約81萬名成人罹患懷疑創傷後壓力症。

研究指出,在動盪較為激烈的去年9月至11月調查中,PTSD症狀比率一度升至31.6% ,按人口比例推算,相當於增加了190萬名有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的成人。

綜合兩類精神疾病,在去年社會動盪期間,受訪者中每5名成人就有1人患疑似抑鬱症或懷疑PTSD,比例為22%。研究人員認為,相關患病率與經歷大型災難、武裝衝突或恐怖襲擊的地區相似。

日花兩小時看新聞高危

研究亦顯示,27%受訪者每天最少花兩小時在社交媒體關注社會政治新聞和事件,這類人患疑似抑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的風險比較少使用或不用社交媒體者為高。是次研究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發表。

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梁卓偉教授表示,香港缺乏足夠資源去面對額外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他指出,香港的人均精神科醫生比例只有英國的大約一半,而此前公營醫療門診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最長達64周,認為政府有需要增加精神健康及社會支援服務的供應,讓有需要的病人可以獲得高質素的服務。

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陳國齡則表示,目前雖未見精神疾病的新症明顯增加,但預計會陸續增長,尤其面對經濟轉差及失業等高危因素,而且大部分舊症患者亦受社會事件影響,情緒轉差,病情或將出現反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