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悟居士,正職與玄學、術數無關,信奉藏傳佛教,自初中開始在「玄學發燒友」父親耳濡目染下接觸面相、紫微斗數、八字等知識,再經父介紹認識了教授佛法之恩師,除學習佛學之外,恩師亦傳他文王卦及陽宅風水至今35個年頭。2013年通過禪定,悟得前所未有的契悟,終明白了五行與際遇實相之間的關聯性,像石破天驚一樣,整合了一套獨一無二、與宇宙本體相應的禪悟姓名學,依此因緣,祈以公開部分千古未傳姓名學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facebook: 禪悟—千古未傳姓名推命學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為公元前2033年至公元前1562年,約471年,由於已經是四千多年前的歷史,年代久遠,只有上古典籍及傳說可供參考。本來未算信史的開始,但由於考古學家在河南發現二里頭文化及夏代遺址,其神秘面紗漸被揭開,可信度漸漸增多,故還是可以略讀。這個時期有兩個上古傳說最為矚目,一個就是大禹治水,另一個就是禪讓制度,帝堯(丁)禪讓給舜,而舜則讓給禹(乙)。
若上古典籍及傳說所記載的禪讓制度是真的話,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開明的制度,用人唯材,有能者居之,不需爭鬥,以天下百姓的福祉為依歸,真是無私的智行。而五行「丁」火的特性,正正代表智,一點就明。
「丁」主名,既是家人的焦點,亦是謙謙君子的典範,可惜至禹卻傳任於啟(壬) 。得虞舜將部落首領之位禪讓及禹後,禹有個人魅力,因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盡心治水得功。當然是有能者,可惜他將帝位傳於子,就開展了世襲的模式傳位,影響深遠。
而禹這個字的五行乙(木)之特質,正與丁(火)不同。乙(木)以感性層面行事,從優點角度而言,有慈心。但由於木性受叢林法質的影響,自然,容易黨同伐異。非我族類,會排斥。故由於情意結,自然受「自己友」的概念深深影響。無怪乎照顧有血緣關係的子孫,是非常合理的結果。
不過,人是本位主義的,更何況子女有血緣關係更被認為是「我」的延伸,所以不管人品如何,能力如何,也將最好的利益交付予子女。後來啟面臨伯益(丙己)叛亂,甚至有太康(辛己)失國的情形發生,給東夷后羿奪國。但后羿只愛遊獵,給權臣𣽬「戊」浞「丙」殺了。幸得太康弟仲康之孫少康與夏朝的遺臣伯丙靡庚聯手打敗𣽬浞,於是才有「辛壬」中興的局面。
假設宇宙五行唯識確立原理不變,甚至文字發展也未成熟,但古代也是根據唯識繁體筆劃的標準作定義:
啟(壬):喜自由,任意妄為。
伯益(丙己):怒火燒焦某地域(興干戈)。
太康 (辛己):己某地的辛(弱勢的領袖)。
𣽬足(戊丙):戊土代表信,戊是(+)陽土,而得丙(+)陽火生。丙生戊會出現物極必反的情況。「信」到最後不講信譽。
伯靡(丙庚):完美主義者,道德潔癖,動武。
少康(辛壬):需要善巧安撫,弱勢領袖。
夏朝歷十三世十六任,約471年。
(乙)禹 相(庚) 芒(丙) 胤(庚)
(壬)啟 少康(辛壬) 泄(乙) 孔辛(甲戊)
(辛壬)太康 杼(乙) 不降(辛庚) 皋己(發丁)
(癸壬)仲康 槐(辛) 扃(庚) 桀(己)
當然任何朝代皆有治亂興衰。夏朝由盛而衰再走向滅亡。少康之後經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後至孔甲就是轉捩點。據記載,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而夏最後一個王帝為夏桀,有名的暴君。勞役人民,廣建宮室台榭,加上對外征伐,哪有不滅的道理。
當然,當時之文字並未發展成熟,但已有干支紀年。在古文明而言,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