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中國疫後發展化危為機

2020-03-14

吳子倫 雲浮市青聯委員 中華文化傳承交流聯合會政策研究委員會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多國生產及服務停滯,民眾消費亦變得謹慎,世界經濟環境勢必轉壞。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當然無法置身事外。近日,中央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協助企業渡過難關,但為了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筆者認為政府和企業可以進一步合作,就以下三個方向進行工作。

首先,全球消費放緩引伸的最直接問題肯定是產能過剩,增加內需是其中一個可行的應對手段。現時,國內市場的商品質素參差不齊,使消費者不願購買。對此,內地政府應考慮定期就各類產品推出官方測試報告,同時企業亦可引入香港第三方機構作生產監察,藉此加強消費者信心及購買意慾。除了消費品外,窮困農戶所種植的農產品也必須積極處理。國企可牽頭採購優質農產品,以自身渠道向市民出售,甚至可以將它們製作成能儲存較久的商品,確保村民收入,讓脫貧工作不致滯後。

其次,疫情使全球互動模式從線下轉到線上,這是中國企業打入其他市場的機遇。過去數年,中國的互聯網平台非常發達,網購、直播成為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現時,不少國家出現日用品短缺的情況,海外人士使用網購平台的機會亦有所增加,內地企業能將各類已滿足國內需求的物資在網上出售,紓緩其他國家人民的困境,同時作為品牌宣傳,為走進國際市場鋪路。同時,多國亦因為疫情而停課,線上教學普及,政府可考慮建立平台讓國內大學推出網上課程,使海內外人才有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增強內地教育產業的競爭力。

最後,政府與企業應把共同研發醫療產品作為往後其中一個重點方向。巴西早前發現了9成基因無法識別的雅拉病毒,而永凍土融化更有機會釋出人類沒有抵抗力的古老病毒,人類的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加上已發展國家人口老化情況嚴重,醫療體系已面臨沉重壓力,各國對醫療產品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其中,醫療用機械人可以加速研發,藉此降低醫護人員在照顧及為病人進行手術時受感染的風險。可循環再用的新材質防疫產品亦不能忽略,避免防疫產品短缺。此舉既能使內地能成為醫療產品出口大國,更能對預防未來不同病毒大爆發有着積極作用,確保經濟穩定。

新冠肺炎將各國人民的習慣徹底改變,政府和企業必須與時並進,積極尋找新方案以滿足市場需求,才能讓國家繼續邁向繁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