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仲鳴
白先勇有個夢,在台灣大學讀書時便有了。迄今數十載,他已逾八十歲,他的夢猶在。這個夢,叫「文藝復興夢」。
二ま一三年,他接受香港理工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時,曾作主題演講《如果二十一世紀發生中華文藝復興》:「在座的可能都知道,這個主題我已講過許多遍,而且報刊都作了報道,可我還是要講,直講到它發生為止。」這是他的「宏願」,也是他的「憧憬」,因為在他來說,這「夢」還沒有達到。
今年一月,他又「鍥而不捨」地「發夢」,新出了一部書:《白先勇的文藝復興》(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在〈代序〉中,他說:
「《白先勇的文藝復興》這個書名不免有點誇張,書名的最後加一個『夢』字會比較恰當。」
換言之,「夢」未實現,還沒有達到歐洲十四至十六世紀時爆發的「一場驚天動地的文藝復興」,「那是一個人類思想大解放的運動,其淵源悠遠,內容廣博複雜,其靈感得之於歐洲經過中世紀一段『黑暗時期』之後,重新發現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其實,細看白先勇所走過的路,他一直以來,都是在走「文藝復興」之路,並不是夢。但他認為路還沒有達到文藝復興。路漫漫其修遠兮,他還在求索。
他在台大外文系讀書時,糾合了一班志同道合者,於一九六ま年創辦《現代文學》雜誌。他承認是受到五四先賢所辦的《新青年》、《新潮》等雜誌的影響,希望在台灣能夠開創一條嶄新的文學道路。他這個夢終於創到佳績,除了他自己,那班「志同道合」者在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文化研究上,都能樹立了各自的名聲。
跟荂A白先勇從文學跨入戲劇、戲曲的領域,從一九八二年參與製作編寫《遊園驚夢》舞台劇開始,公演十場,場場爆滿,被譽為替台灣戲劇演出史樹立了一道里程碑,也是第一次把中國京崑戲曲融入現代舞台劇中。一九八八年,大陸版《遊園驚夢》舞台劇出籠,轟動一時,名響兩岸四地。他說:「崑曲興盛於晚明至清朝乾嘉時期,獨霸中國劇場兩百多年......(略)崑曲的表演美學超越其他一切劇種,是明清時代最高的文化成就之一。可是自十九世紀晚期以來,崑曲一直衰微不振,民國時期,崑曲幾乎從舞台上消失,『文革』十年,崑曲完全被禁止,即使『文革』過後,崑曲恢復演出,但一直未能振衰起敝......」
於是,白先勇的「文藝復興」夢又來了,有了所謂青春版《牡丹亭》的誕生。自二○○四年以來,橫掃兩岸四地,歐美各國,演出三百六十多場,觀眾人次五十萬以上。挽中國文化於既倒,這算不算是「文藝復興」?
白先勇老矣,他一生最大的心血是復興崑曲,深入研究《紅樓夢》。其實,這些他可以完全不做,因為,一部《台北人》已可令他不朽,於很多人而言,夫復何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