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律核檢隔離 全流程閉環管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12日,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出席新聞發佈會通報廣州外防輸入情況,主動回應近期社會關切。溫國輝表示,廣州實施對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排查管理「全覆蓋」。在排查管理過程中,廣州堅持中外公民一視同仁,無差別原則加強涉外健康服務。針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目前廣州實現核酸檢測、隔離觀察和境外人員「三個全覆蓋」;實現航空運輸、口岸檢疫、轉運送達、集中隔離「四個環節」全流程閉環管理,切實做到一個不漏。外交部昨日晚間亦針對當前輿論關切表示,廣東方面高度重視,同外國駐廣州總領館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堅決反對任何種族主義、歧視性言論。
對於外界關注的非洲籍人員入境情況,溫國輝介紹,截至11日24時,廣州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9例,其中,本土病例347例,境外輸入病例119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3例(12人由非洲籍人員引起,另有1例為土耳其籍引起)。
境外輸入119例 外國籍25例
119例境外輸入病例中,從國籍來看,中國籍94例,外國籍25例(其中非洲籍19人,佔76%);外國籍境外輸入病例中,尼日利亞9例(佔36%),安哥拉3例,剛果(金)2例,尼日爾2例,法國、巴西、英國、澳大利亞、敘利亞、俄羅斯、埃塞俄比亞、布基納法索、馬達加斯加各1例。
談及當前究竟有多少外國人在廣州居住,溫國輝表示,根據10日統計,廣州在住外國人共30,768人,因為疫情的影響,還有5萬多外國人沒有返穗。其中,人數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為,韓國4,600人,日本2,987人,美國2,724人,加拿大1,832人,俄羅斯1,422人。非洲國家人員4,553人。
根據2019年12月25日的外國人常態數據,廣州在住外國人共86,475人,非洲國家人員則共有13,652人,佔全市在住外國人總數的15.8%。在2017年至2019年出入境廣州的外國人中,非洲籍維持在32萬人次至35萬人次之間,佔外國籍人員出入境總人次的約八分之一。
已排查逾4000高風險國人員
近期,有關非洲籍人員等外籍人員引起的疫情不實消息廣泛傳播。對此,溫國輝強調,廣州所有119例境外輸入病例和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均通過主動排查發現,包括口岸排查發現63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發現41例、追蹤密切接觸發現6例、社區排查發現6例及發熱門診排查發現3例。
基於上述排查情況及風險評定,為全力阻斷輸入疫情傳播渠道,廣州已對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排查管理「全覆蓋」。
溫國輝透露,廣州對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全部納管,目前已經排查出4,533人。「對評估出來的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無論何時入境、住在哪裡,一律開展健康管理,進行核酸檢測。所有檢出的病例,都如實公佈。」
此前,包括埃航ET606次航班在內,出現多名輸入病例。為此,廣州調整措施,全面追蹤3月7日至27日乘坐高風險航班入境所有人員,累計排查1,557人。
反對任何歧視性言行
溫國輝強調,在排查管理過程中,廣州堅持中外公民一視同仁,加強涉外健康服務,健全信息溝通機制,幫助他們順利度過觀察期。對確診病例,按照「四集中」原則,一如既往、竭盡全力救治,加強人文關懷。
廣州市委外辦主任劉保春亦表示,廣州堅持無差別對待原則,入境人員無論國籍、種族、性別,均採取同等防控措施。「我們反對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差異性做法,廣州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大都市,對歧視性言行更是零容忍。」
在粵外國人須接受防控措施
另據中通社報道,廣東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楊日華12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疫情防控期間,在粵外國人必須接受新冠肺炎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
楊日華指出,外國人拒不配合新冠肺炎調查,拒不配合執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及隔離治療措施,或者阻礙執行職務的,公安機關將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0條之規定,給予警告、罰款、拘留等處罰。此外,根據出境入境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違反中國法律法規的外國人,公安機關還可對其違法行為作出宣佈證件作廢、註銷或收繳證件、限期出境、驅逐出境等決定。涉嫌犯罪的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